上海内环高架“年轻化”改造工程外圈施工完成

上海内环高架“年轻化”改造工程外圈施工完成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2023-10-23 18:43

历经一个半月紧张施工,顺利完成外圈4651米的桥梁结构硬件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

10月23日凌晨,随着内环高架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中山北一路-四平路、政本路-周家嘴路)段外圈最后一条新型降噪伸缩缝更新完成,标志着该工程外圈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记者从市道运中心获悉,内环高架“年轻化”改造工程于9月8日启动以来,历经一个半月紧张施工,顺利完成外圈4651米的桥梁结构硬件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


内环高架是上海最早建设的城市快速高架道路,其中浦西段主线全长31公里,于1994年建成通车。经过近30年的运行,如今的内环高架已出现结构设施老化、运行压力激增和智能化设备相对落后等问题,2022年实施了内环高架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四平路-政本路)试验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分时施工全力保障大流量下交通


据悉,此次施工区段高架投影下为中山北一路及中山北二路,均为中心城区主干道,保通压力极大。且施工作业区段均为立体交通,桥下地面交通量大且涉及路口、匝道较多,车辆分、合流点多,导致交通组织形式多样、易堵点多,对桥上作业人员和桥下流动人员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极高要求。


中秋、国庆“双节”假日期间,项目建设团队不停歇,避开9月28日和10月6日交通出行高峰,选择了9月29日-10月5日车流相对较少的时段连续作业。并结合现场复杂情况,实行白天、晚上两个时间段精准施工方案。高架主线施工期间,日间仅占用桥面1.5米宽,确保现状车道数量不变,满足通行需求;夜间封闭半幅高架,提升施工效率。在车道分、合流处匝道及主线临近匝道两跨选择车流量较小的周末施工,确保不影响工作日车辆通行。


以人为本将施工影响降至最低


本次实施的二大区段沿线涉及居民区、医院、商务楼,为此,项目团队采用低影响破拆技术—超高压水射流破拆系统,并对设备及配套措施多次进行针对性改造,增设防护、降噪等设施,设计制造了废水反滤、净化、收集系统,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与污水等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针对日间仅占用1.5米施工区域的特点,项目团队不断细化施工方案,在狭长形施工区域多种作业分段同时进行,从每道工序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各要素均进行有效管控,让材料到场时间和施工时间无缝衔接,减少过程中等待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施工办法提升工效。


去年试验段施工时,主要安排在深夜23时封交后进行,有效作业时间较短。这次工程白天夜间均可施工,一周可完成30跨施工,不仅施工效率、施工速度得到大大提升,也有效缩短了影响周边居民的时间。


精细管控打造高品质工程


据介绍,此次工程防撞墙采用结构装饰一体预制工艺,防撞墙结构外观造型复杂,现场防撞墙安装条件对构件预制、存放、运输、养护要求高,安装后线形和标高误差需控制在1厘米以内。


施工区段涉及上下匝道共计9条,除匝道与主线并板处外,高架主线段涉及多处曲线路段,为取得最为精确的线形数据,采用最新三维点云扫描设备及工艺,以每秒30万点云密度对高架全线进行扫描采集桥梁数据并建立数据模型,为防撞墙更换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在防撞墙预制时,根据S形曲线的特点优化防撞墙节段划分,并在安装时加密测量控制点位,在每段防撞墙拼接处均设置控制点位,保证了防撞墙线型精度控制达到设计要求。新防撞墙与桥体板梁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固接是一大难题。项目团队动足了脑筋,通过改进新防撞墙预制工艺,采用二次立模浇筑工艺等举措,确保UHPC固接的连续性、可靠性,提升外观平顺质量。


头图为内环外圈施工现场。市道运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