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静安寺街道华山路303弄16号,坐落着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故居。不仅中小学学生和外来游客经常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弄内还有一家民营幼儿园,每日接送幼儿的家长络绎不绝。住户不多,人流量却极大,小小弄堂,垃圾分类管理难度日益增加。
为了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居民居住质量,蔡元培故居所属的景华居民区党总支联合静安寺街道城运中心打造了分类管理精细化、投放环境精致化、特色亮点精品化、回收服务精制化以及科技赋能精良化的垃圾分类“五精”小区。
他们对华山路303弄的生活垃圾箱房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居民投放环境:分类投放点采用非接触式感应投放口,便于居民进行分类投放;箱房内部配置壁挂式电风扇进行通风,同时设置喷淋除臭装置和臭氧空气净化机保持环境清新;垃圾存放区域配备杀虫灯用以防虫,箱房外部墙体用环保竹木仿瓷墙面板进行装饰,实现墙体防水、防火、防虫功能。
垃圾箱房改建完成后,街道城运中心和景华居民区党总支还邀请了彩虹桥的心智障碍特殊青少年和辖区内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墙面彩绘,为小区增添亮色的同时也为其提供展示平台。
为方便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变废为宝,街道还在小区内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了智能回收箱,具备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织物精细化分类回收功能,发生满仓、故障后可自动报警,实现24小时全时段固定位置的智能自助交投。考虑到小区内老人多的特殊性,还定时定点在弄内开展回收服务,居民也可拨打电话或扫描垃圾分类公示牌上的二维码预约3公斤以上可回收物上门回收服务。
此外,今年静安寺街道还在原有的“一网统管”的基础上,启动了城区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将蔡元培故居投放点的智能监控纳入数字治理的场景中,实现小包垃圾落地、垃圾桶满溢、污水传感器智能识别、异味传感器识别这四个应用场景,并联通街道“城区精细化管理”平台,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工作人员通过街道平台便可掌握小区投放点的情况并及时处理问题,形成垃圾分类科技助力新模式。
头图为蔡元培故居所属的景华居民区升级后的垃圾箱房。静安寺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