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花桥的公共自行车,经过刚通车的新胜大桥,昆山花桥居民黄小姐来到青浦白鹤镇。从农户手中买了新鲜的蔬菜,20分钟后,她又折返回到了花桥的家中。“大桥开通后,我不再去花桥的集市买菜,到白鹤镇反而更加方便。”
花桥居民黄小姐来到青浦白鹤镇买菜。劳动报记者胡玉荣 摄影
12月初,省界断头路项目新胜路跨吴淞江大桥(新胜大桥)、外青松公路跨吴淞江大桥通车。至此,历时5年,上海首轮打通省界断头路的9个项目全部实施到位。
记者采访发现,9条省界断头路的打通,不仅让上海与浙江、江苏实现了更多的互联互通,加强了长三角的交通联系,方便了居民的出行,更重要的是,五年期间探索形成的制度和经验,为长三角交通布局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和模式。
两个“家”的距离变得更近了
12月6日上午,记者在刚通车的新胜大桥上看到,从花桥方向驶来的“苏”牌小汽车络绎不绝。同时,骑花桥公共自行车的百姓也不少。
据悉,此次通车的青浦区新胜路跨吴淞江大桥(新胜大桥)以吴淞江省界线划分,南接青浦区白鹤镇已建成的新胜路,北接昆山市香榭丽大道,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公里/时,采用双向4快2慢规模。
“昆山花桥与青浦白鹤隔江相望,原本从这里过江,需要从5公里外的一条外小路绕行,或者通过G1503绕城高速前往昆山市,交通很不方便。大桥通车后,两地百姓的出行方便了,我们目前正在做开通毗邻公交的准备。”青浦区交通委市政建设科科长徐剑鸿表示。
采访中,一位满头大汗的大姐匆匆走来,大姐姓朱,是青浦白鹤镇的一位外来媳妇。“我家在花桥也买了房子,以前从青浦的家到花桥的家,开车绕行需要半个小时。现在断头路打通了,走走也就半个小时。”
9个省界断头路项目全部完成
近在咫尺,却可望不可及。这五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上海不断打通省界断头路,以往的“不可能”,变成了如今的“一路通途”。
2018年10月1日,青浦区盈淀路项目正式开通运行,这是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市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的首个通车工程。青浦区与昆山市淀山湖镇实现“无缝衔接”。
2020年6月28日,嘉定区城北路开通,原城北路前往太仓市岳鹿公路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近30分钟缩短到5分钟左右。
2020年12月28日,金山区叶新公路项目建成通车,这是沪浙毗邻地区打通的首条省界断头路。叶新公路通车后,有效缓解了G320国道的交通压力,金山枫泾至嘉善姚庄的出行时间从30分钟缩短为3分钟。
根据长三角一体化相关工作要求,2018年以来,上海市交通委牵头协调推进本市9个省界断头路项目,其中包括:青浦区与昆山市、吴江区对接的盈淀路、复兴路、东航路、外青松公路、新胜路5项;嘉定区与太仓市对接的城北路1项;金山区与嘉兴市、平湖市对接的叶新公路、朱吕公路、兴豪路(北)3项。5年时间,全面完成计划任务。
积累了一批可借鉴的制度和经验
省界断头路的打通,方便了周边老百姓的出行,进一步完善了长三角地区交通路网结构。而对于参与规划建设的部门和人员来说,获得的是从未有过的经验和积累。
在上海首轮推进的9个省界断头路项目中,青浦区承担了5项。“每个项目的推进都需要大量的协调,有压力,有困难,但在兄弟省市相关部门、上海市交通委等支持下,最终都顺利完成。”徐剑鸿坦言。
徐剑鸿告诉记者,在新胜大桥项目建设中,通过青浦、昆山共商共建,联合审批,在建设形式、建设规模和标准方面充分对接并严格把控,确保总体建设方案互相匹配并合理可行。同时,通过精心安排建设计划,多方合力共同推进,使项目建设推进稳步有序。项目的建设探索了跨省界项目的建设和审批机制,也为一体化示范区进一步互联互通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经验。
“首轮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了联席会、协调会、专项审批等一批制度和经验,为未来进一步优化长三角的交通提供了参考。”市交通委交通建设处三级调研员狄永媚表示,新一轮的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尚未确定,处于对接和排摸阶段。下一步,将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为牵引,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推动交通领域设施、服务和管理一体化。
头图为新胜大桥建成启用。劳动报记者胡玉荣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