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舒服了!”每当前一台手术结束、后一台手术开始前的短暂时光,医生护士们都会争相到按摩椅上躺一会儿,站立数小时开刀后浑身酸痛的关节肌肉似乎瞬间得到纾解。在上海市胸科医院的手术休息室,最新改造后的工间休憩环境,赢得了大家的高度称赞。
这是胸科医院“创全服务年”十大优胜项目中的一个。通过实实在在“落地有声”的举措,这家医院从优质便民、提效减负等各个角度,在严严冬日向患者、职工、社会传递出暖意融融的“医疗温度”。
站了几个小时开刀,休息时能躺了
“我们的医护人员经常一台手术要站几个小时,一天做几台、十几台手术是常态,转台的过程中真的很需要有一个地方能让他们完全放松下来。”胸科医院工青妇退办主任潘蓓敏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改善手术室医务职工的休息环境,医院工会花费3个多月改造出了一个便捷、实用、温馨、舒适的手术室休息空间,将不到80平方米的场地分设为安静休息区、一般休息区和饮水区,实现了“动静分区”。新增的6把按摩椅最受大家欢迎;沙发的靠背反复调试,只为了让医护人员从手术室下来后有个舒舒服服的地方能够放松身心。据介绍,胸科医院手术室休息室被命名为 “2023年度上海市总工会职工工间休息室”及“2023年上海医务职工休息室”。
据悉,近两年间,胸科医院共实施完成了132个争创全国文明单位管理提升项目,孕育推行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特色项目,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提高职工幸福感等方面获得三方认可。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全国公立医院满意度测评中,患者(门诊、住院)和职工满意度连续多年持续提升。
2023年,院方对20个项目加以立项推进。这些项目皆从问题出发,以患者需求和职工建议为切入,从改进、提升、创新三重维度展开。其中有覆盖优势学科创新就医流程的“大项目”,从患者体验角度优化细节的“小切口”,智慧医疗加持的“高精”举措,考虑患者个性化需求的温馨服务,也包括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平台、建通道的体系建设,以及关心职工身心健康纾解压力的暖心改建。
一册《就诊攻略》让老年人看病更简单
譬如针对部分患者进针困难的问题,检验科优化专业技术,运用“快速进针”等个性化方式,为患者减轻痛苦。对于放/化疗打针的患者,摈弃传统采血部位,在患者手臂侧面采血,提高“一针率”。针对早晨采血人流量大的问题,采用“潮汐”排班方式,8:00前可平均完成70位患者采血,让等候时间缩短50%。针对老年、外地患者智能化操作的难题,设立检验咨询专窗,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减少患者就诊“走弯路”的情况。
又如聚焦“服务好医务人员快速成长成才”的理念,医院人力资源部以项目制形式,推进落实医务人员职称评聘分层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了复合型、工匠型、科研型和教学型分层分类的职称评价体系,坚持成熟一个开展一个。多元化人才评价,为不同特质的医务人员提供不同培养路径,拓宽了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了内驱力,促使医务人员更好服务于患者,推动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为将患者急需的健康知识精准送达,医院宣文办聚焦患者年长居多的特点,优化了科普导诊视频《心胸疾病就诊攻略》,实现“就诊攻略”全人群的线上线下投放。制作附有视频二维码的导诊手册,更好地帮助老年患者以及首次来院的患者进行检查,大大节省了老百姓的往返和等待时间,纸质材料也便于随身携带方便日后复诊。在医院微信平台打造专有模块,便于患者集中查找导诊视频。据医技部门反馈,投放《就诊攻略》导诊片和手册后,患者因准备不及错失检查的情况大幅减少,检查过程中配合度更高,就医效率和体验显著提升。
头图为门诊检验窗口。市胸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