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春二月,阳春三月,明媚在四月。可是,好多人在人间四月睡得并不好。
据《2024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提示,近半数人零点后入睡,年轻人为熬夜主力,晚睡、熬夜已成为当代青年人典型特征之一。熬夜,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经常听到或者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危害身体的不良习惯。
如今,不少老年、年青人,半夜三更还在刷抖音,看视频,聊天购物,自以为夜深人静,做事有灵感等,其实皆不宜。笔者建议:尊重自然,合理作息,顺应四时,有益健康。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改造它是有限的。在适应中不断提高,这才是人类生存之道。
对待睡眠,除了药物治疗,调节睡眠的简易良方还有光疗,我常提倡梳头散步晒太阳。光通过视网膜-下丘脑通路调节生物钟,使生物节律与外界环境的明暗周期同步。褪黑素是引导入睡的一种激素,在午夜时分逐渐达到高峰,在正午时又达到最低点。褪黑素水平直接关联睡眠质量,体内褪黑素浓度越高,睡意越浓。
白天,接触更多的自然光或人工光,以减少褪黑素分泌,使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早起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阳光充分照进房间,从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开启觉醒模式,确保我们在白天能够进行足够多的“光合作用”。白天接受了越多的光,晚上才会睡得越香甜。
晚上,需要一个比较柔和的光照环境,以促进睡眠。从睡前三个小时开始调暗灯光,可以选择暖白色的LED灯。同时,在睡前一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避免过多蓝光照射,影响褪黑素释放。睡觉时拉上窗帘,关掉所有的灯,创造完全黑暗的睡眠环境。如有需要,可以安装一个感应夜灯帮助起床时照明。
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有一个良好心态,积极向上,象九、十点钟的太阳,阳光明媚。做到形与神俱,才能身体健壮、精神旺盛,充分发挥身体优势,才能去做好各种事。如从早到晚在封闭式大楼里、电脑面前操作,无一刻稍作休息。这样的劳动工作制度脑力活动耗尽“脑汁”,体力活动几乎处于禁止状态,长期体脑二者活动很不均衡,因疲劳、熬夜累极等造成的“过劳死”或猝死现象,严重的后果现已普遍暴露出来。
中医认为“久视伤肝”,看久电脑屏幕,会劳伤眼睛和脑神。熬夜易上虚火,不妨挑选枸杞、菊花、麦冬、枫斗等泡饮,也可饮食些莲子米仁百合汤,以及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
文/许良
作者系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相关内科杂病和中医康复养生指导。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