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9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科技馆联合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了“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全国科普日专场活动,通过专家报告、科普集市、实验科普秀及科普研讨会等形式向公众科普科技热点。
人工智能与数学有什么关系?人工智能如何起源与发展?奥运冠军可以“复制”吗?……活动现场,两位交大学者从自己的专业入手,分享了对于时下最热门的AI学科的理解。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数学科学学院讲席教授金石带来题为《数学和人工智能》的主旨报告。金石教授深入探讨了数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工具解决人工智能中的复杂问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数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紧密联系。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严骏驰分享了《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报告,他剖析了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两大前沿科技领域的交汇点,展现了两者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潜力与挑战。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领衔“馆长有约”环节,汇聚数学家金石、人工智能专家严骏驰、上海市特级校长李啸瑜等多领域巨擘,以“从科学知识到科学素养”为主题,跨界畅谈,智慧交融,分享从知识探索到教育创新的宝贵经验与前瞻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该环节还特别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女子10米气手枪奥运冠军陶璐娜参与对谈,她分享了关于激光射击课程在校园推广的独到见解,以及她对体育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深刻思考。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科创校长空间站“首席顾问”聘任仪式。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蒋兴浩、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倪前龙为金石教授、严骏驰教授、李啸瑜校长颁发聘书。奥运冠军陶璐娜也加入了“首席顾问”行列。
此外,在自然博物馆B2中庭设立的“科普集市”受到很多小朋友的喜欢。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学者们将AI For Science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现场互动,向公众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推动科学研究的边界。此外,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能源互联网科普教育基地的师生们还带来了《磁石村记:混沌之乱》磁流体与电磁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
头图为“科普集市”现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