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从主干道的高架桥,到无名小河上的联通桥,它们的桥下空间都在经历着一场令人瞩目的“变形记”。曾经,这些桥下区域或许是被忽视的角落,空间利用效率低下,甚至略显破败。如今,在城市规划者与建设者的巧思与努力下,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功能丰富、充满活力的城市新空间,以多种多样的面貌融入市民的生活,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电子“朋友圈”型:感受年轻人最chill的生活
曾经灰色无光的桥下空间,经历脱胎换骨的“边角料整合”,成为了我们身边的“梦核公园”,它们犹如梦境一般带来美好画面,在这里拍下美美的照片,保证能够在“朋友圈”里获赞无数。
【普陀】光复西路桥下空间
沿着光复西路近苏州河边漫步,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本单调的桥下空间已被巧妙利用,风格各异的咖啡店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这些咖啡店的装修风格极具特色,有的采用工业风,裸露的水泥墙搭配复古的灯具,营造出一种冷峻而又充满艺术感的氛围;有的则主打清新自然风,木质的桌椅、绿色的植物,让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森林之中。坐在咖啡店里,透过一旁的落地玻璃窗,一眼望去就是美丽的苏州河,让你瞬间拥有了一幅“莫奈之窗”。
桥下随手一拍都是刷爆朋友圈的大片。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这里不仅是咖啡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文艺青年们的聚集地。当傍晚来临,这里更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圣地。夕阳的余晖穿过桥洞,洒在地面上,光影交错,如梦似幻。无论是手持专业相机的摄影达人,还是用手机记录生活的普通市民,都能在这里捕捉到令人心动的日落瞬间。倚靠在咖啡店的窗边,或是站在桥洞下,以绚烂的晚霞为背景,随手一拍都是刷爆朋友圈的大片。
【长宁】万航渡路桥下空间“苏河超级管”
位于江苏北路万航渡路的“苏河超级管”桥下空间是新晋的“网红”地标,不少市民都慕名前来“打卡”。不用特别走进这个空间,只在远远的地方眺望,就能被这里的“多巴胺”配色深深吸引。
“苏河超级管”桥下空间是新晋的“网红”地标。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设计方保留了不可改动的桥柱和不能移动的管道,让其成为了桥下空间的主角,通过“多巴胺”的色彩搭配,将苏州河畔绵延百年的工业风和色彩丰富的艺术元素相结合。
这里的“多巴胺”配色引人瞩目。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啤酒桶装置,它身穿黄色的“多巴胺”外衣,这是为了纪念曾经位于苏州河畔的“远东最大啤酒厂”上海啤酒厂。在模拟啤酒桶管口的两个显示屏中,会循环播放展示苏河工业历史的艺术动画。一排磨砂树脂坐凳也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河岸边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海造币厂,整齐排列的圆形坐凳仿佛刚刚铸造出厂的钱币;在万航渡路入口处并排站立的三条白色管道也有来头,它们仿造的是苏州河畔阜丰、福新两家面粉厂的储料管;场地内随处可见的彩色管道内有乾坤,探出的“脑袋”里都安装了监控探头,将技防措施与桥下环境融为一体。
休闲公园型:城市里的“绿野仙踪”
在城市的喧嚣中,人们总是渴望一片宁静的绿色空间,休闲公园型的桥下空间改造就满足了这一需求,宛如城市里的“绿野仙踪”。
【杨浦】延吉路南过街人行渡口桥下“阴生种植园”
这个桥下空间其实是一处中央隔离带,在两处斑马线之间,靠近延吉西路和黄兴路交叉口。如今,这里变身成了一个长80米、宽6米的桥下微公园,还设计了人行步道、休息座椅,更在桥墩上喷涂彩绘,形成了步行友好、连通性强的公共空间,兼具观赏性和功能性。
为了适应桥下空间光照条件,这里特地被打造成为了一处特色的“阴生种植园”。通过地被层、修剪球类和小灌木三层种植结构,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并挑选适合低光照条件的植物,如佛甲草、麦冬、茶梅、南天竹等,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一处昆虫和其他小动物的小型生态系统。两侧的LED灯隔离栏,可为阴生植物提供必要的补光,成为一处阴生植物的科普点。
【闵行】北青公路桥下空间口袋公园
位于北青公路纪翟路东北角的这处桥下空间,从原本的闲置空间被打造成了一座温馨宜人的口袋公园。这里精心种植了各类四季花卉,仿佛是一个天然的调色盘。春天,烂漫的蔷薇和杜鹃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将整个花园装点得如诗如画;夏天,郁郁葱葱的绿植为人们带来一片清凉的绿荫;秋天,金黄的银杏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给公园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冬天,傲雪的腊梅独自绽放,散发着淡雅的香气,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一丝温暖。蜿蜒的小径穿梭在花丛与绿植之间,沿途设有休息的石凳,供人们随时停下脚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运动活力型:燃烧卡路里的乐园
对于热爱运动的市民来说,运动活力型的桥下空间无疑是他们的天堂,是燃烧卡路里的乐园。
【浦东】杨高南路、龙阳路立交桥下
南侧是活力四射的运动场,这里有专业的户外篮球场,地面铺设着防滑耐磨的材料,篮球架崭新而坚固,吸引着众多篮球爱好者在这里挥洒汗水,尽情释放对篮球的热爱。乒乓球场也总是热闹非凡,球桌旁围满了跃跃欲试的选手,小小的乒乓球在球桌上快速跳动,伴随着选手们的呐喊声和观众的欢呼声,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北侧则是相对安静的户外小游园,健身广场上人们进行着瑜伽、太极等舒缓的运动,集装箱活动设施为这里增添了一份时尚感,大片的绿地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一动一静,相得益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休闲锻炼需求,让周边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中环北翟路桥下的洛克运动空间。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
【普陀】中环真北路桥下空间篮球公园
位于真北路高架下方,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中环桥下空间,这里拥有16片标准篮球半场,场地宽敞,设施完善,无论是专业的篮球比赛还是日常的篮球切磋,都能在这里完美进行。3片五人制足球场绿草如茵,球门坚固,吸引着众多足球爱好者组队进行激烈的比赛,他们在球场上奔跑、传球、射门,尽情享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2片标准网球场也毫不逊色,地面平整,球网整齐,网球爱好者们在这里挥拍击球,展现着优雅的身姿和精湛的球技。便利的交通使得周边居民下班后和周末都能轻松来到这里,尽情释放自己的运动热情,让这里成为了充满活力的运动乐园。
文化艺术型:城市文脉的新舞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艺术型的桥下空间改造为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静安】共和新路桥下“潮涌苏河”空间
紧靠福新面粉一厂旧址,共和新路桥下的这处“潮涌苏河”运动空间,多元潮流运动场地一应俱全,一幅幅彩绘壁画注入人文气息。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城市的历史变迁,走进这里,仿佛穿越时空。市民们在这里漫步,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壁画,更能深入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增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里原先主要用于道路停车使用,从前尘土飞扬的钢筋水泥“灰空间”,经过更新改造,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城市体育文化活动聚集地。为了让空间利用立体化、最大化,桥下还打造了架空二层的观光桥廊,廊道两侧护栏呈现高低起伏的线条感,仿若谱写一曲城市交响。站在廊道上俯瞰运动场,一览无余。晚上还有动态演示的景观灯光,与不远处的苏州河风景相得益彰。
【宝山】一号湾南桥下“一墙美术馆”空间
这里打造的艺术长廊令人瞩目,会定期举办各种摄影、绘画展览,通过没有围墙的美术馆,将艺术与城市空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艺术之墙融汇至大众的生活。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用镜头捕捉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展现了上海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市民的生活百态;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或写实,或抽象,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着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无论是专业的艺术家还是业余的艺术爱好者,都能在这里展示自己的作品,与观众进行交流与互动。艺术长廊不仅为市民带来了家门口的艺术盛宴,也为城市增添了一份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有机会停下脚步,品味艺术的魅力。
亲子游乐型:孩子的欢乐天地
亲子游乐型的桥下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有趣的游乐场所,也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成为了孩子的欢乐天地。
【徐汇】“彩虹城”乐汇小游园
在万体汇斜对面,三汇路和中山西路围合处的三角地块,则有一片被称之为“彩虹城”的乐汇小游园。在这块不算大的空间里,错落有致地分为了探趣乐园区、绿动乐园区、好奇乐园区以及亲子驿站区4个特色活动区。彩虹人行桥、毛毛虫滑梯、小象造型的洗手池、集装箱改造的亲子驿站……来到这里的孩子们犹如置身游乐场,明亮的色彩一下子将他们的童真童趣衬托得更为显著,桥体部分还特别画上了童趣涂鸦,这些改造为高架桥下空间增添了几分活泼,也深受小朋友的欢迎。
【虹口】24小时免费开放梦幻乐园
在丰镇路广粤路交汇处,原本平淡无奇的桥孔空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桥柱被装饰得色彩缤纷,三个桥孔则被蓝色铁网围隔成多个功能区域。这片场地内设有1个标准羽毛球场、2个标准篮球半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以及1个专为儿童设计的活动区,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多样化运动需求。儿童活动区有好地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政策,配备了传声筒、跷跷板、地蹦床等游乐设施,地面铺设了充满童趣的彩色铺装,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梦幻般的乐园。
头图为年轻人正在打造一新的桥下空间咖啡馆惬意地聊天。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