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次试点“​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联合“随心飞”,保障市民清明祭扫高速“路路通”

上海首次试点“​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联合“随心飞”,保障市民清明祭扫高速“路路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2025-03-21 14:39

上海首次试点“​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联合“随心飞”,保障市民清明祭扫高速“路路通”。

物品散落高速路,它能及时发现并处置;有人误闯入高速公路,不用实时监控就能知晓;车辆“龟速”前行、非法占用紧急车道,它能立马锁定发出警报……今年清明祭扫大客流即将在本月底下月初来临,3月21日,记者从奉贤交警部门了解到,其将在全市范围内首次试点“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 “随心飞”,保障市民清明祭扫高速“路路通”。


AI赋能“龙鱼”巡航,及时捕捉高速路异常情况


“G1503,K78与K80路段,发现高速公路散落物”上午时分,在位于奉贤交警智慧交通管理中心内,一条无人机预警信息从智慧交通指挥舱内跳出,值班民警发现后,当即发出处置信息,前方高速民警迅速赶到指定地点查看。


原来,是一块面积较大的纸板箱掉落在了三号车道。通过及时处置,散落物很快就被移开,一个交通隐患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消除。


记者统计了一下,从发现预警,到处置完毕,前后时间约为15分钟,大大提升了处置效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上海公安系统的首架固定翼警用无人机“龙鱼”。


公安系统首架警用固定翼无人机正在智能机库起飞展开巡航作业。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


“和一般的多旋翼无人机不同,固定翼无人机‘龙鱼’的机翼臂展长达2.3米,在满电满负载情况下,巡航里程可达120公里,单次飞行时间2小时左右,非常适用于高速公路巡航。”奉贤交警智慧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江奚梁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相比高速公路的定点监控设备,固定翼无人机能够作为动态补充,更为立体、精细地捕捉到各种平面探头无法发现的“小”问题。


“龙鱼”在巡航过程中发现有人进入高速公路后发出预警信息。视频截图


例如,通过AI智能技术模块,它可以有效发现散落在高速公路上的物品,以及闯入高速公路上的行人或异物。此外,当车辆发生相关事故后,它也能通过车流速度来判断车辆是否处于通行异常,并及时发布预警处置信息。


“原先,我们都是要等接到驾驶员拨打报警电话后,才能在事后被动知晓高速公路的突发情况。”江奚梁告诉记者,如今,随着固定翼无人机的投入使用,叠加AI赋能,这些突发情况从事后变为了事前主动发现,更好地消除了高速路安全隐患。


“双机”首次联合,投身清明祭扫高速路保障


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公安系统的首架固定翼警用无人机,“龙鱼”在去年引入交通保障的基础上,通过提档升级,系统规模化更后,将首次联合多旋翼无人机,一起投身到今年的清明祭扫高速路保障工作之中,展开“随心飞”。


奉贤区内高速路段为数不少,G1503(奉贤段)连接浦东和金山,S4和S3南北又直通市区,辖区还拥有滨海古园、海湾寝园和永福陵园等多个祭扫点位,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高速路通行顺畅,成为了每年清明祭扫时的重点工作。其中,快速有效处置交通事故,以及精准控流等都是保障的重中之重。


“今年,在清明祭扫和踏青出行高峰期间,我们计划在每天定时巡航4次8小时的基础上,额外增开1次巡航。”江奚梁告诉记者,届时,早晨6点开始,“龙鱼”就将从奉贤的智能无人机机场内起飞,分时段展开空中巡航,“单日巡航时间将确保在10小时左右,基本能够覆盖清明祭扫所有时段。”


除了保障高速路通行方面的“路路通”之外,各墓区及周边的停车点位也将通过多旋翼无人机的空中悬停来得到精准化管理。


民警正在对固定翼无人机进行巡航路线设置。交警部门供图


面对瞬时人、车流高峰,这些体积更小一些的多旋翼警用无人机将自动对景区内人、车辆进行计数,依托AI算法识别路面临时停车位剩余数量,实时对负荷量进行预警,通过智能喊话实现引导人流、车辆分流。


“以前,都是安保人员开着电瓶车在停车场区域人工数位子,现在有了无人机,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管控了。”江奚梁表示,如此一来,清明祭扫和出游踏青的车辆停放都将能够得到更好的控流引导。


记者了解到,目前,奉贤公安正不断迭代升级“贤城铁翼”无人机战队,着力构建“全警种参与、全场景应用、全天候响应”的智慧空中巡警队伍。由74名飞手组成的“贤城铁翼”战队,已实现奉贤13个街镇全覆盖,已有18个无人机机库建成并投入使用。


作为拥有9名飞手的奉贤交警部门,下一步还将继续拓展延伸无人机在服务民生、基层治理方面的应用场景,通过引入3D立体建模、AI算法等前沿技术。据透露,目前,其正在着手研发事故现场图AI绘制版块,未来,将更为有效地为道路交通治理提供空中智能保障。


头图为交警正在智慧交通管理中心内处置无人机预警信息。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摄 影:包璐影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