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上海健康医学院联合主办“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第六届健康保险蓝皮书发布会”。
《健康保险蓝皮书》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合作编写的系列性研究报告,至今连续出版六年。
蓝皮书显示,整体而言,我国健康保险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一是国家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为健康保险发展营造了良好制度环境;二是2011年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受到来自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医疗服务供给扩张三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卫生总费用增速平均高出GDP增速2.5个百分点以上,2023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7.2%。但是,在筹资端,政府卫生支出和基本医疗保障支出很难与之同步增长,这打开了健康保险发展空间。
从服务民生福祉看,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惠民保”)发展模式初步经受住了时间检验。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覆盖基本医保不予支付的费用,缓解人民群众“因病致贫”问题,成效显著。蓝皮书总结了典型惠民保模式的运行机理,指出其以满足参保人群“平时有预防、生病有保障”需求为主,具备普惠性、政策性、非营利性和市场性四种属性。实现了市场机制、公益机制与行政机制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为医保筹资难题提供了新解法。
从应对慢性病高发、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来看,蓝皮书指出保险业与慢性病管理产业链各方的融合模式仍在初级的探索阶段,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从产品结构看,健康保险发展面临结构调整压力。重大疾病保险依然是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主要险种,但其发展面临渠道困境、储蓄功能被寿险产品替代、投保人购买方式转变等带来的挑战,发展前景难言乐观。医疗保险正在迅速崛起,但短期内依然无法撼动重疾险的主力地位。
六年来,上海健康医学院联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通过打造学科跨界合作研究平台,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稳定的多专业背景研究队伍,促进健康保险研究成果转化应用。蓝皮书积极呼应改革发展的核心命题,高度关注优先覆盖群众最常用、负担最重的药品的多元支付,高度关注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领域的延伸与发展,高度关注数据为支撑的费用报销和管理准入。
头图为《健康保险蓝皮书》。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