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新解法”!上海市区第二条中运量工程获批的背后:一本效率与成本的“民生账”

寻找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新解法”!上海市区第二条中运量工程获批的背后:一本效率与成本的“民生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2025-05-15 17:30

在上海优化超大城市交通治理过程中,如何实现运力、效率、成本之间的平衡,中运量有着其探索实践的意义。


近日,北横中运量(凯旋路—军工路)工程初步设计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复。这也标志着,继71路之后,上海市区第二条中运量线路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中运量是一种介于大运量轨道交通和小运量常规公交之间的公共交通方式。业内人士表示,在上海优化超大城市交通治理过程中,如何实现运力、效率、成本之间的平衡,中运量有着其探索实践的意义。


今年3月,上海印发《推进本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开展主城区中运量公交项目规划研究,按照“先规划、后项目”的原则,成熟一条、推进一条。


中运量71路:运营8年已见成效


目前,上海4个区域有中运量交通存在,分别为延安路沿线的中运量71路、奉贤的快速公交BRT奉浦快线、松江的有轨电车,以及临港地区的中运量1号线、2号线、3号线。其中,71路为市区唯一的中运量线路。


2017年2月1日,中运量71路投入运营,东起延安东路外滩,西至沪青平公路申昆路,全长17.5公里。2023年11月,西延伸段开通。


“当初在延安路建设中运量,主要还是考虑到这条路是中心城区主要的公交客流走廊,又处于轨道交通网络空白区域。”相关人士透露,期望通过中运量的交通方式,优化线网、提高公交运营效率,释放道路资源。

中运量71路。资料照片


据久事公交巴士三公司介绍,自开通运营以来,中运量71路共运送近1亿人次,平均每年运送人次超1500万人次。目前,周一至周五客流日均为3.5万人次,双休日约为2.5万人次,成为延安路上骨干公交线路。高峰时段,线路车速接近18公里/小时,较其他常规公交线路13公里/小时的平均运营车速,提高30%以上,突破了长期以来地面公交不准点的瓶颈。


据悉,中运量71路开通后,原延安路通道内64条公交线路开展了分阶段的公交线网优化,共缩减线路22条,减少了复线率过高带来的公共资源浪费现象。建设过程中,取消了原延安路路侧式公交专用道,释放给社会车辆。社会车辆车道总数保持不变,高峰时段社会车辆通行能力基本影响有限。


统计数据显示,中运量71路专用车道早高峰高断面运量为2400乘次/小时(单向),与社会车辆单根车道高断面运量1120乘次/小时相比,运送能力高出一倍多,客运周转量(人公里)比社会车辆单根车道高出16%。


奉浦快线:促进奉贤新城快速连通


虽然都是中运量,但不同区域的中运量还有不同的功能。比如,奉浦快线是上海市郊第一条中运量线路,除了提升运营效率外,还促进了奉贤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连通。

运营中的奉浦快线。受访者供图


2018年4月,奉浦快线开通运营,从南桥汽车站至8号线沈杜公路站,线路长度21公里,共设中途站24个、首末站3个,全程行驶时间45分钟左右。奉贤巴士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线路共运送乘客2786.74多万人次,营运里程1229.16多万公里。目前,日投放车辆31辆,日运送乘客1.34万人次左右。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轨交5号线外,奉浦快线已成为不少市民,特别是居住在奉贤大居百姓往返奉贤、闵行、浦东和市中心的首选。


5月15日早上8点左右,在贤浦路站,一辆奉浦快线的车厢内,乘客已是满满当当。乘客张小姐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新上海人,自己的工作单位在浦东前滩,前两年把家安在奉贤大居,“我现在上班基本不开车。从家出发走5分钟到贤浦路站,然后前往8号线沈杜公路站,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比我自己开车还要快。因为车辆大部分时间开行在专用车道内,所以准点率非常高。”


此外,中运量公交可集成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实时调度等新技术,正在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的试验田。奉浦快线正在打造国内第一条基于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商业运营线路,厦门金龙智能网联公交车在线路上完成自动驾驶载客里程超9000公里,载客人数超过25000人次。


北横中运量:最晚年底前正式开工


记者从建设部门了解到,北横中运量力争9月启动建设,最晚今年底前正式开工。


此次获批的方案显示,北横中运量东起周家嘴路军工路站,西至中山公园地铁站,线路全长约16.6公里,沿周家嘴路、海宁路等主干道铺设,设21对中途站与2处首末站。预计建成后,北横中运量将深度融合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整合沿线公交线路资源,提升区域公共交通运行效率,构建“骨干线(含中运量)+接驳线+特色线”的公交线网层级体系,匹配不同人群出行需求。


记者注意到, 今年3月,上海市交通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推进本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上海将完善公交线网调整机制和技术路径,打造“骨干线(含中运量)+接驳线+特色线”的公交线网层级体系。开展主城区中运量公交项目规划研究,按照“先规划、后项目”的原则,成熟一条、推进一条。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探索中运量交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是填补轨道交通覆盖空白。上海地铁网络虽发达,但难以覆盖所有区域。中运量公交通过灵活的路网设计,可有效连接地铁盲区。二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中运量公交通过专用车道、信号优先等技术手段,可实现类似轨道交通的准点率。三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中运量公交可促进郊区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连通,助力“五个新城”建设,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的问题。四是寻找成本与灵活性之间的平衡。相比地铁的造价,中运量公交成本较低,建设周期也更短,见效更快。


头图为北横中运量效果图。久事公交供图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