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草原的恐龙朋友来了!“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内蒙古主题周启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5-07-20 09:42

摘要: 这些来自草原深处的展品共同勾勒出一幅丰富而立体的远古生命图景。

今夏,上海最受关注的自然科学展览之一——“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迎来了又一精彩篇章。7月19日,由上海科技馆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联合策划的“内蒙古主题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活动聚焦内蒙古地区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与草原文化风貌,通过展品展示、民俗表演、4D影片、科学讲座、线下课程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科学深度与文化温度的沉浸式体验。


作为我国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之一,内蒙古在本次恐龙大展中展出了多件具有代表性的珍稀化石。从恐龙实体骨架到蛋化石、足迹化石,再到古植物遗存,这些来自草原深处的展品共同勾勒出一幅丰富而立体的远古生命图景。


其中,王氏达斡尔龙因罕见地保留了完整的肠道结构,成为研究恐龙内部解剖的重要个案;而刚刚于2024年正式命名的百年鸳鸯龙,则讲述了一段被尘封百年终获学术确认的科学故事。体型巨大的二连巨盗龙、尾羽极为夸张的胡氏耀龙,以及保存状态出众的精美临河盗龙,则分别代表了内蒙古在窃蛋龙类、带羽恐龙和小型兽脚类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此外,像董氏中国似鸟龙等标本,为学界提供了有关恐龙群居行为和集群死亡事件的关键实证;而被误以为“偷蛋”的嗜角窃蛋龙,经研究证实为具有明确孵蛋行为的“模范父母”,其姿态也成为公众理解恐龙育幼行为的重要线索。另一件极具话题性的展品——单指临河爪龙,则是首个发现只有一根手指的阿瓦拉慈龙类,独特的身体结构引发了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首次系统呈现了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恐龙舞池”足迹场景化石,连同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种子植物之一——五穗花苏铁等古植物标本,共同构建起“恐龙的土地”与“恐龙的环境”之间的生态关联,进一步拓展了展览的科学深度与整体观感。


这一系列展品不仅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亿万年前的生命风貌,也集中展现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古生物收藏、科研与展示方面的深厚积累。借助“恐龙”这一生动的文化符号,科学与公众、东西部文化在此实现了跨越地理与时空的深度连接。


头图为启动仪式现场。上海自博馆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让长三角的“技术活水”润泽北疆大...

靓丽风光和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入上...

今冬去内蒙古,看冬运会,游冰雪亮...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