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掩卷偶悟|崔立:这一组当代中国的风俗画卷——评安谅微型小说集《明人日记》

来源:劳动报 作者:崔立 发布时间:2024-08-11 11:17

摘要: 在随意和平常中捕捉新意,在散淡和习惯中提炼别致。图为《明人日记》封面。

第一次见到安谅老师,是在午后的咖啡馆。看上去体型高大颇有北方人豪爽之气的他,却的的确确是南方人,南方人的细腻和客气在后来有幸和他的接触中有充分体会。


坐下后,安谅老师笑着说,等久了吧?


我说,没有,正好刚到。


适时地,安谅老师递上了他新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很有意境的书名。我赶紧请他签名。后来我知道,给相熟的朋友送他的书,是安谅老师的一个习惯,他一直践行着,他的书是送的,而不是卖的原则。


说起来,认识安谅老师,首先还是拜读他的“明人日记系列”微型小说——完全以发生在“明人”身边的“故事”而展开,别具特色又引人入胜,在国内微型小说界也是独树一帜的。当时我参与编辑的《文学报·手机小说报》编发了安谅老师不少的微型小说。我记得主编说过一句话,“明人日记”,真是越写越有意思了。


再说到这“明人日记系列”微型小说集的第一本,2015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明人日记》,曾入围鲁迅文学奖“决赛圈”,我以为是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这本书收入了100篇“明人日记系列”微型小说,许多作品还被广泛转载和作为初高中语文阅读分析材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其中的《金牌的丢失》直抵人心,游泳冠军大刘丢了金牌,怀疑上了保安老乡,又于心不忍,最后把老乡所在的物业公司告上法庭,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赔偿。本来这事是可以告一段落的,但遇上了赔钱还被免职的保安老乡,还有失而复得的金牌,一下子事情又变得那么沉重。安谅老师用显微镜一般地笔触将人物内心最深处充分剖析,金牌作为一个物件,作为小说的一个内核,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人物的真实感想,“他感觉自己丢失了一块真正的金牌”。这往往也体现了一个最终的矛盾体。事物的发展往往会呈现出预料之外的轨迹方式,开弓又不会有回头箭。


《夜半歌声》用极其质朴又平缓的叙述方式,激起的却是久久不散的汹涌感动,以非常独特又鲜明的视角来诠释父子间的深情。良苦用心的儿子化身街头艺人,用他的方式试图唤醒老年痴呆的父亲,让父亲从完全茫然的神志不清,逐渐找回他作为艺术家的“共鸣”。原本寒冷彻骨的春夜,因为这场意外的演出,一位儿子的满腔温情,而唤醒了春天的黎明,让那一束亲情的真挚光芒,长长久久地温暖着一位父亲原本木然的心。春天冷吗?不冷。


《希望和你在一起》恍如刮起一股绚丽的怀旧风,若干年后的校友会上,一张纸条掀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悬念。这张“明人”所写,改变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纸条,助她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遭遇无数挫折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万般希望,继续勇敢地走下去。短短的几个字:希望和你在一起。“希望”可以是个动词,也可以是个名词,她可以是一种爱情的表白,也可以是一种温暖的鼓励。这两层意思的叠加或者说交相呼应,赋予了这个词更深层次的意义,也给予了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成就了她全新的人生。


《明星与教授》是一眼就让我喜欢的一篇。旅行社出了一个小小差错,只剩一套双人间,却还剩两对客人没有安置。这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年轻的女孩非双人间不可,她是明星,老公是大学教授,似乎应该优先享受这样的特权。默然不语的一对老夫妻非常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他们一个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一个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却始终那么低调。安谅用非常冷静地笔触,将年轻人的浮躁心理,将老人的谦和心态一一缓缓道来,其中意味自然一览无遗。


如果要说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非《你是我的原型》莫属,这是一篇有些类似自传体形式的微型小说。年轻的小粟无意中写的文章“影射”到了明人。惶惶不可终日时,他被叫进明人的办公室,居然发现,明人还是位大作家!在小说的叙述中,他也是原型,代表着“80后”大学生在机关中的生活,年轻,敏锐,也很勤勉,就是难免有点患得患失。这无疑也是当时年轻人心态的一种真实写照。


还有本书中的《舌头什么时候得罪了牙齿》《大校老方》《你一定会火》《主席台上的聚光灯》等大量篇什,都让人在捧读之余,不由心生感慨或拍案叫绝或产生共鸣,正如这书的推荐语所说,作者视角新颖、独特,立足于现实中挖掘,着力于艺术地展现,注意真善美及其人性的微光,在随意和平常中捕捉新意,在散淡和习惯中提炼别致,绘成一组当代中国的风俗画卷。


责任编辑:卓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岁时散记-立秋 |王萌萌:何处觅...

行吟足迹|段炼:诸翟寻井记

城市节拍|龙钢:跳马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