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记忆|刘翔:那晚一个梦——军工路1146号

来源:劳动报 作者:刘翔 发布时间:2025-03-02 10:42

摘要: 上海机床厂是我童年与少年时代的一艘梦想之舟。头图为上世纪50年代上海机床厂大门

那天晚上,我突然做了一个梦。可是,清晨梦醒后,怎么也想不起究竟梦到了什么。梦境中多次闪现的一个地址“军工路1146号”却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为什么梦中的一切都遗忘了,唯独这个地址会牢牢地扎根在我的脑海?想了老半天,也想不起那是一个什么神秘的地方。于是,索性驱车前往弄个明白。


驾车沿着延吉东路来到松花江路,然后在松花江路军工路口左拐,越过一条铁路专线,就到了军工路1146号。下车定睛一看,我顿时愣住了:“格得是上海机床厂啊!怎么回事?侬还在梦游是伐,竟然连机床厂都不认识了!”我狠狠地敲了几下自己的脑袋,怅然地望着眼前“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那几个大字。


时光荏苒,机床厂在我的记忆中渐行渐远。比起几十年前闻名全国,乃至响彻全球的大名鼎鼎的那个“上海机床厂”,今天的“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随着国家制造业的产业转型,犹如一个孤寂的路人,默默地立在军工路边上。如今的我,仅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但40多年前,我进出机床厂的大门,就像进出自家房门般频繁。那个年代,我在机床厂这座国企中的“航空母舰”上,和所有机床厂的家属一样,享受着其给予“上机子女”的幸福时光。


上海机床厂前身是创建于1946年的“中国农业机械公司”,新中国成立前只是生产简单的农机具工厂,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磨床制造厂。1973年上海机床厂试制成功世界第一台可磨5米长、5级精度长丝杆的大型螺丝磨床。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该厂历史上的辉煌年代。那时的机床厂是机械工业部直接对外贸易的扩权单位,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字的罗列是枯燥、理性的,但数字背后,不仅彰显了一座工厂的辉煌,也承载着一个小小少年的梦想与憧憬。


上海机床厂是我童年与少年时代的一艘梦想之舟。小学,我在该厂职工子弟小学就读;中学,我在该厂的基建科学工。我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圈、朋友圈几乎就是围绕着上海机床厂在“转圈圈”。那时机床厂整个厂区结构主要按头道门和二道门来布局。头道门到二道门之间主要是大礼堂、俱乐部、食堂、疗养院、游泳池、集体宿舍、磨床研究所等生活后勤区域。二道门到黄浦江边的大片区域,则全部是厂房林立的铸工、大件等生产车间和一条运输产品的铁路专线。一个工厂有两个大门,还有铁路专线,你掂量一下吧,这家厂有多牛啊!


头道门区域每个星期六是向职工家属开放的,我们这些“小赤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也就被限定在头道门区域内。我们在大礼堂看电影,在浴室汏浴,在食堂蹭饭,在游泳池打水仗,在俱乐部看书。总之,头道门至二道门之间,不仅仅是机床厂职工子弟也是附近其他地区小伙伴们的乐园。因二道门是“生产重地,闲人莫入”,严禁一切非本厂职工进入。但越是不让进二道门,越是激发起我和小伙伴们对二道门里面那个“世界”的好奇心。处在叛逆期的我们,个个犹如“小兵张嘎”那样,“三进山城”,和警卫一次又一次玩起“鬼子进村”。有好几次,我瞅准中午开饭时人员进出多的机会,企图混杂在人流中溜进二道门,可还是被门卫一把抓出来,“押送”到厂部保卫科,随后电话打给我父亲和班主任老师,让他们把我领回去教育处理。接下来的事情,你懂的:在学校写检查,回到家里“吃生活”。弄得我是身心疲惫、声名狼藉。


今天,一个偶然的梦境,冥冥之中召唤我来到久别的军工路1146号,40多年前的一切,又是如此清晰地曝光在我心灵的“底片”上。我情不自禁地沿着厂区的中央大道朝着这座工厂深处走去,极力去寻回遗落在厂区内那一个个地标性建筑物上的少年旧梦……


上世纪70年代上海机床厂大门

如今的上海机床厂大门

(图片为本文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卓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茗边琐语|童孟侯:多少年以前

草木有情|惜珍:善解人意的文心兰

茗边琐语|吴永耀: 真人大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