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散记|王萌萌:春雷惊蛰万物勃

岁时散记|王萌萌:春雷惊蛰万物勃

来源:劳动报

频道:文华

作者:王萌萌 2025-03-02 11:55

在这充盈着天地正气的生命能量日渐盛大之时节,我们也应顺势而动,使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共振同频。

春雷一响黄金万两


清晨,将醒未醒间被一霎震动唤醒,侧耳细听,炸裂之音伴着轰隆隆的鼓点。披衣起身,见天边积雨云低垂逶迤,雨点尚未落下,震动又相继而来,这声响不似夏日雷霆暴烈,而是沉厚有力,仿若大地的心跳。


推窗之际,细雨如丝飘洒,湿润的空气挟着草木辛凉和泥土馨香沁入鼻息,晨霭中,远处楼宇模糊的轮廓相连如山峦起伏。这是早春二月之初。


过了“龙抬头”,雨水便不再似前些时日那样绵绵不绝,肆意下一阵子,说停也就痛快停了。待雨霁天晴,春阳普照,草梢树枝上绿意便又浓重了些,嫩芽与花苞也鼓胀了些,江河湖池中水流更壮大了些。


一般而言,“龙抬头”之后两三日,便是惊蛰。《月令七十二集解》曰:“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一整个凛冬,动物潜藏泥土深处,不饮不食冬眠,此谓之“蛰”。东风解冻、气温转暖后,大小生灵渐次苏醒,抖落惺忪伸展热身后,再度踏上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春雷激荡,惊动众生,却别有一种深情的温柔。其实气象学上没有专名为“春雷”的定义,而是将所有雷电现象都称作雷暴。强雷暴一般会带来短时强降水、瞬时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但作为暴脾气的雷家族成员,春雷的做派却和缓得多,气势不弱而强度较小,伴随而来的降水几乎不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民间有俗语道:“春雷一响,黄金万两。”还有农谚云:“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若于惊蛰节气前后听见雷声便是吉兆,预示着今岁稻米丰收,以至于米多如地上的泥土。这些说法并非无稽之谈,确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打雷时的闪电会带来强大的电流和高温,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结合,再经降水溶解落到地面,变成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氮肥,恰似给准备猛长的农作物打上了“强心针”与“生长素”。此外,雷电现象还能制造出负氧离子,可消毒杀菌、净化空气。故而春雷之后,草木、作物生长愈加旺壮,在山野间行走则格外令人心旷神怡。


桃花庵下桃花仙


体味春意渐深,最赏心悦目的方式便是踏青赏花。二三月间,蔷薇科植物的花朵次第盛放,先是岁寒的梅花,再是清雅的杏花,继而便是惊蛰一候的桃花。从早春至仲春,由初绽至夭夭灼灼,各个品种的桃花诸般好颜色渲染跃动,与烟柳画桥共同铺陈出人们心中最典型的江南之春。


犹记前年惊蛰后、春分前,与爱人西湖畔徜徉,是日晴朗,如蓝湖水微波荡漾,远山近塔颜色分明,白堤上桃红柳绿、莺啼燕舞,临花照水间,心中生起不可言说的缱绻缠绵,难怪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总要发生在这般情境之中。


而我更有感于姑苏唐寅与桃花间的情缘。早先只道他天才放浪,以丹青与风流闻名于后世,后来才晓得他一生大起大落,其实是个重情、专情之人。


唐寅出生商人之家从小吃穿不愁,且天赋极高、少年成名,却在24岁时经历了父、母、妻、儿和妹妹的相继离世,家中钱财散尽。他一夜白头,陷入极度痛苦消沉中,在好友祝枝山多次劝说下才重新振作。五年后,他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却在进京参加会试时卷入一场科考舞弊案。回到家乡,谣言四起,弟弟提出分家,第二任妻子因他科举失利而离弃。又一次跌落谷底,仕途无望的他开始游历山水、纵情诗酒,鬻书画为生,自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40岁那年,唐寅遇上第三任妻子苏州名妓沈九娘,这便是“秋香”的原型。温柔娴淑、精通书画的九娘给潦倒孤寂的唐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理解,两人情深意笃,他不顾世人劝阻与九娘结为夫妇。婚后,九娘悉心照料他饮食起居,助他获得更多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为了和九娘安居,唐寅在苏州西北的桃花坞看中一处宅子,但囊中羞涩,便以部分藏书作抵押向朋友借钱,此后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努力写字作画卖钱,还清了买房的欠款。


从此他与九娘在院池种荷养鱼,开园栽桃,过上悠闲的田园生活。他为住进桃花庵那年出生的女儿取名作“桃笙”,还写下那首广为流传的《桃花庵歌》,诗云:“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潜心作画之余,他时常邀请祝允明、文征明等好友来此诗酒唱和、挥毫泼墨。家中经济来源靠他卖画维持,正如他诗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那时生活虽然清苦,却是他一生中最安定幸福的时光。


然而命运弄人,七年后苏州发洪灾,民不聊生,自然无人买画,家中陷入柴米无着的艰难境地,全靠九娘给人洗衣缝补做零活支撑。三年后,九娘因过度操劳病入膏肓而去世,只留下他和5岁的女儿相依为命。


有一年早春,唐寅曾作诗《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说道:“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历尽跌宕磨难之后,步入晚年的他收敛了锋芒与狂傲,变得平和通达,主动修复曾经破裂的朋友关系,交游更加广阔。皈依佛门后,他生活愈加简朴,画作也展现出超拔脱俗的静谧与禅意。


54岁那年,唐伯虎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在病重时依旧坚持创作,作画至生命最后一刻,最终在桃花庵离世。他走后,家中一贫如洗,祝枝山等好友凑钱才将其安葬。那时,女儿桃笙17岁,据说她遗传了父亲的绘画天赋,后来嫁给父亲生前好友书法家王宠的儿子王阳。


后世对唐寅生平有各种评说和演义。除了公认他在书画上造诣高妙外,有人说他放浪形骸、醉卧山水只是出于求仕梦断的被迫,有人说他隐逸田园、安贫乐道的背后是强作超脱、实为落魄,还有人说他过于率性、不善经营,以致一生动荡、终局凄惨。但受人崇敬、被奉为宗师如何,被人曲解和戏说又如何?无论圣贤、英豪还是小人物,都平等地管不了身后事。若生前能以真性情而活,有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过相濡以沫的爱人,无论何时何境都不曾放弃最热爱之事,百年后还能以传世佳作持续为后世贡献价值。这样的一生,纵然千疮百孔、缺憾多多,却因不完美而愈显精彩。况且世间何曾见得完美,世人种种烦恼皆因强求“完美”所致。


多年以前,在苏州求学时,我曾特地去桃花坞寻访唐寅故居。当时大门紧锁,也未见得桃花。两年前,听说新整修的故居遗址免费开放,但去岁重访姑苏,纠结再三还是选择放弃。人生行至不惑,便更加懂得,有些时候,留白比一探究竟更好,艺术上如此,生活上更如此。


震来如雷 君子乾乾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动物反应来命名的节气,惊蛰格外有一种鲜活、灵动、生猛之气。赏春看花亦看鸟,惊蛰二候与三候也都与鸟有关。


二候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陶潜《答庞参军》有云:“昔我云别,仓庚载鸣,今也遇之,霰雪飘零”。《诗经·豳风·七月》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


陆放翁曾以谐音“离黄”入诗曰:“好雨疏疏压暮埃,断云漠漠带春雷。离黄穿树语断续,翠碧衔鱼飞去来。生菜入盘随冷饼,朱樱上市伴青梅。狂吟不是夸强健,老气如山未许摧。”这一番有声有色、有细节有豪情的书写情景交融,引人不由沉浸于花妍鸟喧、万物明净可爱的仲春。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古人以为仲春时鹰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这和“腐草为萤”一样,乃古人穿凿附会想当然。但布谷鸟、也就是大杜鹃,正在飞回江南的路上,作为夏候鸟,它们在9至10月迁走,4至5月回来,当它们“布谷、布谷”的叫声悠扬回荡,春耕便进入繁忙的尾声。说起耕作,惊蛰雷声是敦促的鼓槌。九九艳阳天,农人们从此由闲转忙,所谓“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此季,江南茶园中也忙碌起来。茶谚云:“惊蛰过,茶蜕壳。”随气温回升,茶树快速萌动、生长,部分地区已开始采制春茶;晚采的茶园要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产量。惊蛰当日,各地茶区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宋代赵汝砺在《北苑别录》中描述武夷山惊蛰喊山的盛况:“前朝着令,每岁惊蛰日,有司为文致祭,祭毕鸣金击鼓,台上扬声同喊曰:‘茶发芽’。”


根据《周易》,惊蛰之雷可对应震卦,卦辞曰:震,亨,震来如雷,君子以义,节度。这是说震动的力量亨通,雷声所及处,震动的影响无处不在。震卦象征变革和动荡,但君子通过正义与节度,可以顺利应对变化。


在这充盈着天地正气的生命能量日渐盛大之时节,我们也应顺势而动,使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共振同频。“动则生阳”,现如今日常生活的通病之一便是久坐,导致阳虚者众,若想补益,可把握此季“君子乾乾”,勤勉工作、增加运动,去学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积极投入生活热流之中,演绎独属于自己的姹紫嫣红、活色生香。


图片提供:尔雅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新闻

经典传奇|朱少伟:从《大闹天宫》...

工厂记忆|刘翔:那晚一个梦——军...

茗边琐语|童孟侯:多少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