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记忆|刘翔:浴室——到机床厂去汏浴

工厂记忆|刘翔:浴室——到机床厂去汏浴

来源:劳动报

频道:文华

作者:刘翔 2025-04-20 17:09

上世纪90年代,职工在升级改造后的新浴室落成时敲锣打鼓庆贺。

到上海机床厂浴室去汏浴,是我少年时代又一桩盛事。现在的年轻人看到我把汏浴作为一桩盛事,肯定要扑哧大笑:“爷叔,侬也太夸张了吧!”。对此,我也只能朝着他们无奈地笑笑。他们不知道,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上海滩的老百姓汏浴是一件非常奢侈与烦恼的事情。那时,老百姓住房狭小,根本不可能有专门浴室,汏浴只好用脚盆。夏天时,众多无奈的男人索性接根橡皮管到室外,光天化日之下,在众目睽睽中“冲一把”。那么,我的汏浴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那时,我居住的整个长白地区只有一家名为“长白浴室”的公共浴室,经常是人满为患。我也只能在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为干干净净过大年,迎接节日时,才在父亲或祖父的“恩赐”下,跟着他们去长白浴室——这个当年算是高档浴室的地方,去奢侈一把。其他时间,毫无疑问,和大多数男人一样,炎炎夏日在家中阳台上弄根橡皮管套在自来水龙头上,或拿只洗脸盆站在室外用自来水冲淋。而夏天一过,就无法在室外“露天浴室”冲淋了,于是,每周一次跟在父亲后面,拎着替换的内衣、毛巾、肥皂等洗漱用品屁颠屁颠地到上海机床厂浴室去汏浴,这就成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桩盛事。


我把汏浴当成一桩盛事,绝对不是用词夸张。此处的盛事有两层含义,首先是那些年,家家户户都存在着汏浴难的情况下,汏浴不是想汏就能汏的,而上海机床厂的职工家属却能享受每周一次免费汏浴的福利待遇。其次是每次去厂里浴室汏浴过程,不仅洗净了我的身体,同时也给我的身心带来了愉悦。两者叠加岂不是盛事一桩?其实,那时的我对所谓盛事的理解很简单、很淳朴,能跳入上海机床厂浴室的大池子里,痛痛快快地汏把浴就会快乐到飞起来。


作为一家大型工厂,上海机床厂有好几处浴室,像铸工车间因为翻砂工劳动强度大,粉尘污染严重,都有自己的专用浴室。但这些浴室都设在二道门生产厂区内,门口张贴着“闲人莫入”告示,不对职工家属开放。只有坐落在厂区头道门生活区内的那个浴室,每个星期六会向职工家属开放。“到机床厂浴室汏浴喽!”每当跟着父亲到厂浴室去汏浴,我都要开心地和小伙伴们大叫起来。这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早早地等待在厂大门口,五点半下班时间一到,我们便在各自家长的带领下,争先恐后朝浴室狂奔去。为何要这么急吼吼呢?不是去晚了汏不到浴,而是去晚了,脱下来的衣服没地方放。作为工厂浴室,其内部设施十分简陋,根本不能与长白浴室比,更衣室只是放置着几把长凳,衣服都是挂在墙壁的钉子上。如果墙上挂满了,只能放在长凳上,这样一来,替换下来的脏衣服和干净衣服就只好混在一起,不小心还会掉在湿嗒嗒的地上。因此,一旦去晚了,没地方放衣服,只好让大人站在更衣室帮助拿着衣服,他们还经常要催促道:“快点洗,不要玩水啊!”当我和小伙伴赤条条地,嘻嘻哈哈,争先恐后“扑通扑通”跳进雾气氤氲浴室的大池子后,那种兴奋感是无与伦比的。我们把浴室的大池子当作游泳池,戏水、打水仗。而最开心、有趣的是我和同学之间互相玩擦“老坑”游戏,也就是擦背。我们比谁身上的“老坑”多,并且把擦下来的“老坑”聚拢在一起比较多少,谁擦下来“老坑”多,说明此人身上最脏,没有汏浴的时间最长,他也就理所当然地荣获“冠军”称号。汏浴能够汏出这种“肮脏”游戏,让在一旁的工人叔叔笑弯了腰,纷纷挥起大手,对着我们白花花的屁股,噼里啪啦一阵拍打,这声音在具有混响效果的浴室里显得格外清脆悦耳,在我听来也是一种天籁之音。每次汏好浴,走出浴室,迈步在绿树成荫的中央大道,我都是神清气爽,耳聪目明,第二天到学校读书特别有精神。


但是,机床厂浴室每周一次对职工家属开放,显然不能满足我们因爬树、摔跤、踢球而日益增长的清洗“老坑”需要。于是,我们也会经常冒着被门卫抓住“遣返”的风险,千方百计溜进二道门内,去每天开放的铸工车间浴室汏浴。想不到,这种浴室的设施更为简陋,没有大池子,只有孤零零几根冲淋龙头,汏浴时的那种乐趣荡然无存。此时,就会想起春节时在长白浴室洗完澡后,躺在铺着白色浴巾的柔软躺椅上,享受浴室师傅不断热情地递送茶水、毛巾、挂衣服等高档服务时的幸福感。心里嘀咕:如果能天天过年多好,这样就不用到机床厂的简陋浴室去汏浴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机床厂对职工浴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浴室设施有了极大提高,工人们特地在新浴室门口敲锣打鼓地庆贺。遗憾的是,我没能有机会去上了档次后的新浴室汏把浴。


岁月荏苒。上海机床厂的俱乐部、食堂、浴室,分别使我在少年时代从精神、舌尖、肉体上得到了享受。这种美好的享受,让我至今对该厂充满留恋。现在,俱乐部、浴室都消失了,只有食堂还“健在”。春天来了,得找个时间去俱乐部、浴室旧址逛逛,随后去食堂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大排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机床厂职工浴室大池子

(以上图片皆由本人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卓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新闻

岁时散记|王萌萌:茶煎谷雨春

工厂记忆|刘翔:食堂——蹭饭时的...

我与作家|葛昆元:叶辛,一篇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