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周家桥街道,说到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不得不提中山公寓。作为拥有916户居民、2150名常住人口的大型商品房小区,自2018年上海施行垃圾分类以来,居民区多措并举,通过瓶子菜园、蚯蚓堆肥、酵素制作等多种创新形式,构建垃圾分类生物链,实现小区垃圾源头减量和生态环境优化。几年来,垃圾分类在小区已蔚然成风。
为持续助力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居民环保意识,中山公寓依托“追梦周桥、匠心社计”自治项目,以“和韵”“童韵”“绿韵”为主题,对社区广场、儿童游乐园、中山绿意园进行更新升级,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环境生态和植物酵素等知识的了解,共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和韵小镇
乍暖还寒,然而在中山公寓的社区广场,“樱花”已悄然“绽放”,朵朵粉红的“樱花”在微风中“散发”着清香,为小区增添了不少春的气息。一旁,“和韵中山”自治家园地图和“垃圾去哪啦?”宣传科普也跃然墙上,让墙面内容更加充实。
这个位于房檐下的社区广场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和韵小镇”,不仅因为这里是社区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的“主阵地”,也是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的“娱乐场”。
“每个周一、周四,我们会在广场设置便民集市,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每天,社区的文艺达人们也会聚集在这里,健身、跳舞,丰富自己的社区生活。”中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紫艳告诉记者。
然而,这个广场背靠一家美容医院,社区和医院的连接处原是一面挂着锁的玻璃大门,影响了社区的整体环境。在居民的提议下,居民区设计制作了这面富有生机的墙面,美化社区环境的同时,也愉悦着来此休憩的居民。
广场一侧,那簇拥在鲜花旁的斜坡也是此次改造的点睛之笔。据杨紫艳介绍,原先,广场只能走台阶上来,对一些行动不便或坐轮椅的居民而言非常不友好。所以在改造过程中,居民区也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对台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此外,广场上增设了造型别致的衣架,供居民们放置随身衣物。
这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暖心细节,为美丽家园增添了新的风景线,深受居民好评。
童韵奇趣园
“蚯蚓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在大自然中,除了蚯蚓,还有哪些奇妙的生物?”“你见过哪些种子?种子可以收集吗?”……经过升级改造,如今的儿童乐园不仅是小朋友的玩乐天地,更是一座探索自然的奇遇园。
15个色彩明艳、童趣可爱的科普展板装点在乐园四周,上面分别以“寓见蚯蚓”“奇妙的昆虫世界”“种子的奇妙旅行”为主题。其中,“寓见蚯蚓”从蚯蚓的起源、种类等方面展开介绍,详细介绍“蚯蚓塔”,展示蚯蚓作为“地球上最有价值动物”的内涵;“奇妙的昆虫世界”以昆虫图片展示并配以特征、习性等文字介绍,打开小朋友们对昆虫世界的新认知;“种子的奇妙旅行”以“种子在哪儿”“种子来自哪儿”“种子的一生”等为内容,打造在地版“种子博物馆”,带领大家进行一场绿色生态之旅。
这些展板不仅增加了游玩的互动性,也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儿童探索、发现与求知的需求。
“保护生态、爱护环境应该从小朋友抓起,所以我们将儿童乐园作为科普教室,强化小朋友们的感观体验和认知体验,寓教于乐,让小朋友了解自然,了解生态环保,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杨紫艳说道。
绿韵一米苑
在小区垃圾厢房对面,映入眼帘的“从我做起,爱护地球”的地面主题装饰,将“绿韵一米苑”装点得更加亮丽。墙上的展板详细展示了环保酵素的由来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等知识,一旁木质的绿植展示装置,增加与居民的互动场景,让更多居民加入到“垃圾不落地”行动中。
“绿韵一米苑”诞生于2019年。那时,居民区在党建引领下,成立了一支由小区妇联执委和中山绿网格志愿者组成的“中山绿意园”自治团队。她们积极有序有效地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开始在小区内推广酵素自制,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排放,促使居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
“绿韵一米苑”便是志愿者们共同制作酵素,用酵素种植蔬菜、绿植的地方。居民们也可以用堆放在家中或楼道里的可回收物,兑换“中山绿意园”志愿者自制酵素。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块变“废”为“宝”的区域也变得萧条、破败。于是,居民区着手对“绿韵一米苑”升级焕新。
升级后的“绿韵一米苑”看起来更加干净、整洁。“绿韵一米苑位于小区西门,新的环境不仅让我们心情愉快,也时刻提醒我们要把垃圾分类这些工作坚持到底。”途经这里的社区居民说道。
除了一系列的硬件提升,中山公寓居民区将持续推动“三驾马车”“四位一体”等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切实提高垃圾分类的实效,为长效建设清洁美丽的“和韵中山”持续发力,提升社区的生活品质,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