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产改7年来,上海工会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责,产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各区、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上海产改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队伍技能不断提升、服务保障不断强化。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任务新要求,搭建更多元更广阔的平台,激发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内生动力,是深化产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上海工会的探索实践
一是注重价值引领,大力弘扬“三种精神”。上海工会十分重视讲好劳模工匠的故事,积极运用城市文化传播方式,生动呈现各行各业劳模工匠的奋斗经历,让三种精神更加可感可知。二是注重示范效应,增强上海工匠品牌影响力。
2016年,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提出工匠培养选树十年千人计划,9年来,已累计命名888名。近年来,上海各级工会通过建设劳模、工匠学院,举办创新发展论坛等,将上海打造成大国工匠的圆梦之都。三是注重平台建设,助力职工创新创造。市总工会聚焦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打造竞赛活动、培育孵化、交流展示、成果转化等平台,积极构建一线职工创新服务体系。
二、深化产改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工人稳定的源头供给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因收入待遇、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的限制,技术技能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制造业技术技能岗位产业工人持续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技术技能人才“后继有人”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二是新型工业化对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发展越来越需要产业工人兼备通用技能和专用技能,具有多岗位适应能力。目前,上海高技能人才数量和结构离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还有差距。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产业工人创新创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挑战,更迫切需要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才能进一步涌流,助力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保持和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产业工人再建新功
一是推动形成合力,进一步打破成长成才壁垒,增强产业工人“能力”。要加快构建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以技能提升带动职业跃升。工会要进一步加强工匠学院等学习阵地建设,完善技能竞赛体系,打通职工技能等级认定和提升双通道。二是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创新创造能级,增强产业工人“活力”。工会要继续做优岗位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做大成果展示平台,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的成就感,激发创新创造的热情。三是推进共治共享共发展,进一步保障主人翁地位,增强产业工人“动力”。各方要共同努力,继续支持保障产业工人参与治理,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工会要进一步扩大服务工作覆盖面,持续创新举措,切实维护好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