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00周年“生日”。在位于成都北路高架旁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一支平均年龄30出头的团队以青春和热忱,传承红色基因,以专业生动的讲解、感人至深的情景党课,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历史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做“问不倒”的讲解员
团队成员之一、静安区文物史料馆馆长朱润告诉记者,“我们这支由4名成员组成的团队,有的是英语专业,有的来自航空行业,只有我是历史专业出身,但自从走进陈列馆,大家都想用更专业的讲解,将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介绍给观众。”2018年,静安区提出重新修缮旧址计划,接到任务后,大家分头行动,进档案馆、图书馆,上旧书网……征集了1000多本涉及工人运动史、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并将其中的素材做成表格,将图片进行扫描,做成资料卡片,在对千余本历史书籍的整理中,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成立于1921年8月11日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起点,在党史和工运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如何讲好这段工人运动史,确保每一位参观者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能得到正确答案?团队成员不仅分头走访党史文献部门,而且跟随上海市总工会、静安区总工会前往湖南、武汉、广州、北京、济南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所在地,去当地相关纪念馆、档案馆寻找那段光辉岁月,访问当地党史专家,不断充实展陈内容,“比如说,我们找到了邓中夏将《劳动法大纲》列入宪法的请愿书、谭平山写给施存统的一封信,这些资料复制件都成为陈列馆的重要内容。”
在日常工作中,团队成员还注重收集参观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多方查阅答案,并在日常学习中与同事互通有无,争做“问不倒”讲解员,“比如,参观者会询问,‘劳动周刊’四个字是谁题写的,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为何会有‘河南机器工会’,后来经过我们反复求证,这个‘河南机器工会’,是广州一条河南边的机器工会,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河南。”90后讲解员蔡婉舒告诉记者,“原本9000多字的讲解词,已经被我们补充到3万多字。陈列馆面积不大,本来半个多小时就能讲完,现在我们一两个小时也能讲。”
情景党课“走”向工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百年前的党史和工运史,陈列馆团队成员不仅勤练“内功”,而且不断拓展平台,通过情景党课等不同形式生动展示李启汉、邓中夏等革命先驱为中国工人运动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程。
旧址陈列馆主管袁梦告诉记者,面对四史教育中广大党支部对党课的学习需求,去年5月,一堂名为“足迹:红色序曲”的情景党课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内推出。二楼“工人学校”内,讲解员化身李启汉妹妹,穿着具有年代感的服饰,通过角色扮演,讲述李启汉开办工人学校、领导上海工人罢工乃至被捕入狱牺牲的故事。这堂情景党课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受到广大党员职工的欢迎。
今年,这堂情景党课还“走”出了陈列馆,“走”向工地、学校。“结合区党建服务中心的‘匠心工地党建系列活动’,我们将党课送到工地现场、石门二路街道的三个居委会以及我们共建单位裘锦秋小学。”袁梦告诉记者,“我们在工地表演情景党课时,工人们都十分聚精会神,当我讲到‘工人阶级是顶天立地的’,有些工人甚至热泪盈眶。”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情景党课已开展了196场,接待参观者达两千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