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街、全球首店、夜市经济……上海商业发力“新场景”打造“新业态”!消费复苏了,就业岗位也来了

次元街、全球首店、夜市经济……上海商业发力“新场景”打造“新业态”!消费复苏了,就业岗位也来了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陆燕婷 2023-06-09 16:37

消费复苏了,新就业岗位也来了


上海,是一座因商兴起的城市。连续四年举办“五五购物节”,今年,通过“政策+活动”的双轮驱动,发力“新客群”“新供给”“新场景”,最大限度恢复和扩大消费。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第四届“五五购物节”首月(2023年4月29日-5月28日,下同)全市线下消费日均近80亿元,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较2022年购物节同期(2022年8月1日-30日,下同)增长33.6%。


打造全球消费目的地,上海正在打响“最新最潮”的名片,潮流商业、首发经济、夜市热点,正不断释放“大消费”活力。消费复苏的同时,也带动申城商业职工的职场转型,并带来更多新岗位和实现新就业。


最年轻:

潮流文化焕发年轻力


今年上海商业最大的变化,就是瞄准年轻客群和次元潮流文化,让商业焕发年轻力。


年初,历经10个月改造后,南京路步行街上老牌华联商厦转型为“百联ZX创趣场”,一经亮相便成为沪上实体商业的“顶流”。整座商厦总体面积只有1万多平米,将目光锁定在了次元文化,将整栋商厦整体打造。


“次元文化,在日本秋叶原可能已处于饱和期,但在国内市场还处于蓝海。特别是南京路步行街上,人们习惯了买传统商品,会对这样一座新奇的商场感觉好奇,并尝试着走进来看一看、玩一玩。”小黄人创始人曹为烨将自己的“宝藏”玩具店搬入了百联ZX,不仅为店铺带来更好口碑,也助力商场人气更旺。


“百联ZX创趣场”人气旺,图为资料照片。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老牌商场第一百货C馆4楼的绮丽次元街也于今年“五一”前亮相。可以说,次元文化让老牌步行街成为更年轻、更时尚、更潮流的商业社交空间。


来自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五一”上海交出5天线下线上589.4亿的“消费成绩单”。其中,百联ZX创趣场铆足“年轻力”,推出卡牌对战、玩偶市集、主题漫展、限定新品等新玩法,节日期间日均客流量近8万人次,销售环比翻倍式增长。


南京路变得“更年轻”,老牌商业街淮海路也同样充满活力。通过个性化潮流打造,让商业业态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也让更多拥有相同志趣的年轻人走进实体商场,穿梭体验。


TX淮海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523号,始建于1993年,前身是华亭伊势丹,在上海70后、80后眼中曾经也是新潮文化的前沿阵地。但这里地处“商业死角”,自驾也难停车;整个商场只有一个沿街面,内部构造相对“奇葩”……直到2019年末2020年初,TX淮海|年轻力中心重新抓住年轻人市场,让这个沉寂了十年的商场又被重新盘活。


TX淮海|年轻力中心。TX淮海供图


改造完成后的TX淮海|年轻力中心,覆盖地下一层至地上六层近2.4万平方米,总体分为三种展览空间——公共空间、商业零售空间和主题空间,并融入了“DIGITAL数字化、OASIS可持续、URBAN都市、X(COLLABORATION)跨界”的城市永续发展理念,定义了TX淮海风格的生活方式。


如今,TX淮海已经成为了一个为当代年轻力消费群体创造的优质平台,也为新消费社群创造一个传递多元文化与年轻生活方式。当商场变成博物馆秀场,潮人们也愿意“重返”淮海路。据TX淮海工作人员介绍,“五五购物节”以来,TX淮海每日11时至22时的客流高峰日客流量达到3.66万人次,日最高销售业绩达到194.88万元。


老牌商业焕新后人气爆棚,申城地下商业里也有一片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淘宝圣地”——被沪上年轻人称为“魔都秋叶原”的迪美购物中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一条地下商业街经营几十年为何仍受消费者欢迎?恐怕首当其冲的,是这条地下购物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迪美购物中心地处人民广场地下通道,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作为综合型的地下购物中心,其并排型的商店结构、宽敞的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购物模式。


其次,抓住潮流,几经迭代升级。如今,这是一个往二次元方向越靠越拢的商场,这里不仅有各种动漫主题的商店,还经常举办年轻人喜欢的IP展览和活动,很懂二次元的心。可以说,这条地下商业街凭借着鲜活时尚的业态和高度的地铁连通性,吸引大量的过路乘客和年轻人前来消费。


最时髦:

首发经济成流量密码


前不久举办的2023“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期间,中商数据与腾讯地图携手,开发了全国第一张“品牌首店地图”,以数字化方式呈现上海这座城市各类“首店”的魅力。


市商务委披露,2018年初至2022年底,上海引进各类国内外品牌首店达到4881家,平均每天新增约2.7家,其中全球首店或亚洲首店77家,全国首店925家,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本市新增各类首店1073家,规模和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2023年1至4月,又有新增各类首店375家,数量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


“首发经济”是吸引消费的“流量密码”,更是消费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沪上静安、黄浦、徐汇、长宁、虹口等“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示范区”纷纷围绕品牌在沪首发、落地品牌首店、设立企业总部推出支持措施和政策,形成了构建从“首发”到“首店”到“总部”的“首发经济”效应的强大推动力。


首发经济持续发力,图为张园。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除了首发经济的持续吸引力,一线城市,也是奢侈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必争之地。就拿路易威登来说,北上广深四地,就开了21家品牌店。在上海,兜兜逛逛恒隆、国金、前滩太古里,商场内的奢侈品店一个接一个,消费者却习以为然。


不过,在部分消费客群中也流行起了另一句话:买旧不买新。时下,年轻人越来越钟意逛“中古”店。多个行业内报告显示,“二奢”(二手奢侈品)市场在2030年的交易规模将超千亿元,未来更可能达到万亿。在上海,大量的“中古店”、“二奢店”星罗棋布,保守估计已超千家。


买旧不买新的背后,是一种“潮”。有着人们时尚消费的观念变化,有着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原因,甚至还有着投资和理财的属性。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少而精”也是不少职场人的新观念。一些被认为“保值性及流通率更高”的经典款式包包则会更受青睐。消费者选择“理性消费”,学会“认真地买、巧妙地搭”。


买买买,奥特莱斯也是不少消费者的选择。除了本地客,还有不少客地而来的游客,选择一出机场火车站就直奔上海各大奥特莱斯“扫货”。度假式购物也正成为一种新消费模式。


在上海,浦东有佛罗伦萨小镇和比斯特购物村,浦西就属青浦奥特莱斯体量最大。比邻国家会展中心的首位奥特莱斯也吸引了不少关注。不少消费者表示,到奥特莱斯就是享受实体店“淘实惠”的感觉。


“2021年,我们的销售规模超过55亿。从目前来看,随着客流量和销售稳步回升,2023年销售规模目标营收将赶超2021年水平。”百联青浦奥特莱斯副总经理殷勤告诉劳动报记者,目前,百联青浦奥特莱斯高奢比例占据15%、运动品牌占据40%,也对部分品牌店铺进行了扩建。除了买买买,更希望让这个花园式的购物场地,成为一个度假区域。将奥特莱斯与商旅文联动,和青浦周边诸如朱家角、新晋“网红”蟠龙天地、东方绿洲等景点逐一联动。来自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今年“五一”,上海4家奥特莱斯企业销售额环比增长57.4%,其中百联青浦奥特莱斯广场“五一”期间结合百联集团店庆,推出限时折上折及专享礼遇,创开业17年销售额历史新高,销售近1.8亿元。


最美味:

夜市带火“夜经济”


近日,本届“五五购物节”12大IP活动之一——“环球美食之旅——2023上海环球美食节”在沪启动。启动仪式上,美团首次发布《2023年上海环球美食消费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上海环球美食餐厅数量超过1.3万家,并呈现规模大、品类丰富、品质高的特点。


在上海,开启“环球美食之旅”。颜筱依 摄影


与此同时,环球美食巡展也同步亮相静安嘉里中心安义夜巷,周末入夜,市民可以穿梭夜巷,品尝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葡萄牙、西班牙、丹麦、保加利亚、捷克、地中海区域、秘鲁、越南等环球美食和美酒。


入夜的上海,除了市中心的安义夜巷、外滩枫径,地铁9号线泗泾站三号口、号称“上海最大露天夜市”的泗泾夜市是今年“最火”的夜市。其走红释放出了一种信号:上海人对夜市也是非常热爱的,这片消费的“蓝海”正在崛起。


泗泾夜市的爆火,有着先天的地利人和:作为制造业重镇,泗泾镇集聚了一大批以通信和密码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一大批以工程师、技术工人为代表年轻群体,有吃夜宵的需要和习惯。随着这几年市中心区域旧城改造速度加快,人口向城郊区域大量迁移,促使城郊的商业日趋繁荣,泗泾镇现有人口约23.3万,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泗泾夜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此外,这里紧邻轨交9号线的“黄金地段”更叠加了大量人流。


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晁钢令看来,“外摆位”对于夜市集聚人气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效应,“它能让消费者有十分直观的烟火气和热闹感,这种感觉是最有吸引力的。”几十元就吃到饱的平易近人和烟火气,谁也不会轻易拒绝。


“夜上海,相见不晚”,6月,上海将开启“六六夜生活节”, 聚焦“街区、水岸、社群”,共同点亮“夜上海”。


最热爱:

带动就业催生新岗位


劳动报记者查阅《上海统计年鉴2022》发现,截至2011年,本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按职业类型分从业人员数为111.98万人,其中,批发业72.78万人、零售业39.20万人。零售业涵盖如综合零售、百货零售、超级市场零售、服装零售、互联网零售等。此外,2021年,本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按职业类型分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39.91 万人。


逾百万职工的数字尚不能完全包含上海商业职工的总量。但随着城市商业转型,促进实体商业人气回升的同时,也带动了就业、并催生了新岗位。


在百联ZX创趣场,不少流量店铺的到来而招募了一部分新员工。因感受到商场的时髦感和体验感,职工们对岗位都倍感珍惜和热爱。


城市商业转型促进实体商业人气回升,也带动了就业、并催生了新岗位。图为“百联ZX创趣场”人气店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小黄人创始人曹为烨透露,如今,包括百联ZX在内,他所经营的三家店铺已招募了十多人的团队。开了店就需要人的加入,职工团队由此而生。“在商场员工工作更辛苦些,时间长、但能做一休一,薪酬待遇并不低,很多人因为喜欢而加入。”


蓝月的娃娃屋也是百联ZX创趣场里的网红店,其团队中除了商场的营销人员,还有不少娃娃设计师,来丰富其独家产品线。


带动新就业的同时,百货商场的职工也从“幕后”到“台前”,开始转型。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小姐姐”王沁怡就和张子律就从过去营运管理部的工作人员,成为了面对镜头、带大家“云逛街”的新“直播人”。和过去参与商场的数据报表、活动策划等工作不同,她们需要相互配合,设计路线,将商场内最精华的展柜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串联。


随着线下销售的稳步恢复,第一百货在抖音、i百联的线上订单也在激增。所有品类中,尤以美妆品类最佳。两人曾在一档直播的2小时内实现了19万多的销售额。


实体商场商业职工正在纳新和转型,而夜市经济爆火后,也让一群有梦想的人成为这座城市里特别的“都市夜归人”。


夜市火爆。颜筱依 摄影


几年前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工程师大彬,如今是泗泾夜市里的蛋堡摊老板。这半年多来,大彬在泗泾的小吃事业发展神速,除了蛋堡生意,他还有一间卖花甲粉丝的小门店,以及旁边一个卖铜锣烧的小摊。通过这三摊生意,大彬不但养活了自己,还向社会提供了2个固定岗位和4个短期岗位。


泗泾夜市里的蛋堡摊。颜筱依 摄影


而自媒体达人小马平日里就职于一家mcn机构,业余时间摆摊。大学毕业后她去杭州工作了三年,杭州的夜市氛围让她沉迷其中。如今,她也将摊点支在了泗泾夜市,分享夜市摆摊经验,一点点记录这座城市。


“第四届‘五五购物节’发力新客群、新供给、新场景,不论是淮海TX还是百联ZX,都让我们看到了因求新而带来的新消费和新变化。瞄准年轻力,由此产生了一些新岗位、带动新就业。”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教授表示,通过“五五购物节”搭建的城市大IP、我们围绕着商业更新带来了很多新的服务角色。


“一家宝藏小店的转型可以带动一连串新就业,传统百货的职工也在职场转型。如大学路、泗泾夜市、外滩枫径等夜市商业的繁华兴起,让部分职场人在夜晚实现职业转型,成为摊主和店主。这些,都是为城市商业职工大军增添新的生力军。可以说,通过‘五五购物节’带动城市商业更新,城市商旅文完美融合带来商业产业链上的延伸,改变过去人们固化的职业劳动,为商业业态带来整体新的重构,也创造了新的劳动机会和劳动岗位。”劳帼龄如是说。


头图为上海“夜生活”富有烟火气。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颜筱依,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