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消毒需有“正确的打开方式”!人体喷雾消毒或引发支气管炎、儿童哮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0-02-13 15:29

摘要: 预防性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必须掌握“正确的打开方式”。

昨日,劳动报报道了《过度消毒不可取!小区、街面这样消毒不仅无用,而且有害!》,记者刚刚获悉,市健康促进协会已向各理事单位及会员企业发出倡议书,号召各会员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承担企业责任。200多家会员单位承诺,在提供消毒服务时依据消毒相关规范标准,判断单位和个人的消毒请求是否必须,确保消毒方法准确,不做过度消毒。


近期,一些小区、办公场所设置消毒通道,对进出人员进行喷雾消毒。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可对人体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需完全喷湿全身并作用一段时间,短暂时间通过喷雾通道没有消毒效果,只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化学消毒剂会引起眼睛和皮肤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严重的会导致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儿童哮喘发作。其实,普通民众日常外出,全身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全身消毒。


近期还出现一些街道绿化被大面积喷洒消毒剂的现象。专家指出,一般街面、道路、绿化、建筑物外墙等被病毒大面积污染的可能性较低,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因受到紫外线、通风等因素的影响,存活的时间较短,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大面积消毒。因此,除明确受到传染源污染的外环境,需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外,不应大面积对室外环境空气、绿化、道路、建筑物外墙等进行喷洒消毒。


那么,如何科学开展预防性消毒?市疾控中心介绍,预防性消毒重点包括物体表面(特别是高频接触的门把手、按钮、开关等)清洁消毒、室内空气的流通和个人手卫生等,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全市各类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相关单位开展预防性消毒,非专业人员开展消毒工作前应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


有些市民朋友在家里时不时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喷这儿喷那儿,生怕不干净的现象。对此,专家认为,老百姓家里关键是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不宜用消毒剂到处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通讯员:宋琼芳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市健康促进中心提醒:居家消毒有讲...

“大车右转必停”!上海交警预防“...

陈薇院士:鼻喷雾式吸入型新冠疫苗...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