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造型,大楼里面的口述故事,还是独特的人文气质,武康大楼吸引你的是哪一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烺 发布时间:2020-07-12 17:10

摘要: 尽管昨天细雨霏霏,但依旧难挡人们对武康大楼的喜爱。

巨轮般启航造型的武康大楼,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地成为上海的网红打卡地?7月11日,徐汇区新一期“汇讲坛”在武康大楼底层展览空间举行,聚焦“新生武康大楼”。


为武康大楼撰写口述史的作家陈丹燕、陈保平,为大楼主持修缮工程的徐房集团总经理丁曙,负责为大楼招商的上海新路达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华,以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伍江,从各自的视角探索这栋历经时代变迁、乘风破浪而来的老建筑魅力。


在法国巴黎街头,类似武康大楼这样的船型结构建筑并不鲜见。锐角结构的街区转角来自于19世纪巴黎市的“奥斯曼改造计划”,将中世纪留下的弯曲小道改建成笔直的大道,新旧路网相交,街区交叉口就产生了锐角。武康大楼所在的路口有五条马路相交,建筑大师邬达克于是利用了其天然的地理位置,设计了这栋犹如巨舰一般的锐角建筑。伍江教授从专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解读着武康大楼的巴黎风情。


窥探城市灵魂,先要走进人心。作家陈丹燕和陈保平,从2014年起,先后采访了武康大楼里的16位住户,入住时间从1950年代至2007年,时间跨度近60年。


今年初,这本《住在武康大楼》口述史终于面世,居民的口述向读者展示了武康大楼内部的日常生活与公共记忆。陈保平相信,读者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也会对武康大楼产生一些不同于其他建筑的亲密感,这是一种因了解而共情的感情。


去年10月,武康大楼外立面完成了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大楼底层千余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也在过去两年中完成了业态调整。在此之前,2009年武康大楼也曾经历一次大修,配合的是上海世博会前对武康路展开的保护性整治。


两次修缮都参与其中的丁曙表示,普通意义上的修旧如旧我们都已非常擅长,但这次修缮我们又面临了新的挑战,比如修一块砖,修完以后不仅要达到原有的强度和防水性能,同时要把时间在这块砖上留下的历史痕迹尽可能还原下来。


通过这次大修,武康大楼成为了上海首个试点历史建筑修缮、旧住房改造和高空坠物整治“三合一”的大楼,并增设了房屋安全管理的信息监控系统,任何的沉降、变形、墙体割裂,管理部门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语绘中华,语动人心”,漕河泾街...

第八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

2023年上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