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牌号里的浦东故事|祖冲之路2305号:背个书包带着idea,年轻人在这里安家圆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0-11-11 12:18

摘要: 30年间,浦东发生了许多波澜壮阔的大事,也有过很多藏身在普通门牌号背后的“小事”,这是浦东改革开放更鲜活的注解。

祖冲之路2305号,指路牌上“天之骄子”四个字闪闪发亮,进进出出大门的,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他们也被称为“张江男”、“张江女”。


这里是张江科学城众多人才公寓中的一个。“浦东最重要的梦想是要成为青年人圆梦的地方。”很多年以来,无数有识青年就是怀揣着这般梦想,背着书包、一无所有地来此寻梦。“天之骄子”是他们在这里的第一个家,接纳他们、温暖他们、成就他们。


截至去年底,浦东GDP已超过12000亿元,全世界最好的企业、最强劲的资本都选择了浦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最优秀的人才和让人安心事业的生活保障。


人才公寓长什么样?跟着视频一起来参观吧


搬进去的那晚

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每当下班回到家,看到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汤学刚都会将一天工作的疲惫抛诸脑后。2016年,汤学刚在浦东周浦买下了这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之后在这里成家、生子,漂泊多年的他终于扎下了根。


汤学刚,小策(上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运营总监。作为这家小型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之一,汤学刚正在医疗数据分析这个新兴领域干的风生水起。创业一年,汤学刚感觉正在一步步走近自己的人生理想。“现在算是实现了我最初的创业梦想吧,我来上海其实最开始就是想创业的。”

家具全配、拎包入住的“天之骄子”


汤学刚是南京人,2011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上海。“那时候觉得南京太安逸了,想着趁年轻总得拼一拼。”


他的第一份工作在浦西。“那时候刚来上海,人生地不熟,房子还是朋友帮忙才租到。”汤学刚回忆起刚来上海的生活,苦笑着频频摇头。“那套房有六七个人一起住,我住的那间单人卧室还是用木板从中间隔断,住了两个人,基本和群租差不多了。每个人的作息时间大不相同,早上经常还要抢卫生间。”


虽然公司与住所都在浦西,但实际上班路程却要花费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租的房子在徐泾东,当时的公司在海伦路,每天二号线换四号线,光是上下班就要三个小时。”回想那些年的通勤路,他时常觉得是一场梦。


由于徐泾东是起始站,早高峰时虽然挤,但汤学刚经常还能坐上座位,然而晚高峰常常挤得他上不了地铁。回到只用木板阻隔的卧室,听着室友不停叨叨的电话,汤学刚心烦意乱,常常在心里问自己——我这是为了什么呢?是不是选择回南京生活更加适合自己……


“天之骄子”公寓管理员正在进行日常维护


2012年,汤学刚跳槽来到张江一家新能源公司。刚入职,公司的老员工就告诉他可以申请人才公寓。“作为一个政府扶持项目,人才公寓的房租得到政府部门补贴,凡是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和员工,都可以申请。我一听说马上就去办了。”汤学刚记得,那年好像是“天之骄子”刚刚完工,“申请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我等了不到一年就排到了。”


接到可以看房办理入住电话的那天,正是汤学刚浦西房子即将租约到期前的一个月。“当时正在愁要不要续租,接到电话的那刻真的非常开心,连忙定下时间去看房了。”


那是一套65平方米的一室户,不仅有独立卫生间,热水器、洗衣机等设施一应俱全,这让汤学刚十分满意。算上补贴之后,他每月只需支付2000元房租,这个价格让他感觉捡到了宝。


搬进去的那晚,他第一次有了“安家”的感觉。


“搬进来以后,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汤学刚表示,不仅上班方便了许多,物业安保方面也很到位。“我当时的公司是一家创业公司,经常忙到很晚,住的近了,每天节省了许多上下班的时间。”也正是在那一年,汤学刚决定要在上海买房,并且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他觉得,上海这个城市还是能接纳他的,他要留在这里。


汤学刚身边不乏一起来上海闯荡的同学,但他们中很多人由于租房的问题一直存不下钱。“很大一部分人都产生了回老家的念头,毕竟守着那半亩三分地可以比上海过得惬意多了。”


如今,生活稳定下来,心也跟着静了下来,对于汤学刚来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最好的事业状态。对于浦东张江,他用四个字来评价:创业乐土。


再也不担心房东毁约

上海是欢迎我们的


在外租房,小区环境差、管理乱、房东不负责、合租室友不和谐……许多刚来上海租房的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碰到不愉快的事情。


30岁的王冉是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分析员,也是张江数十万白领中的一个打拼样本。


2017年,初来上海的王冉和素不相识的四个年轻人合租在孙桥的川杨新苑。由于客厅和厨房都是公用的,合租的还有男生,王冉觉得生活非常不方便。那段时间,下班后她基本就窝在自己的小北卧中。

公寓内部通透敞亮


然而就在短短几个月后,在租房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房东竟然要求他们走人。“这套房是我网上看到的租房信息,签了合同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二房东,不仅克扣水电费,设备损坏也从不处理。”王冉说,“那时候让我们搬走是因为二房东签的合约到期了,原房东打算卖房,所以赶我们走,最后连押金都没退给我,当时只觉得有理没处说。”


因此,王冉只能急急忙忙去找新住处。“找房看房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我为了尽快找到住所,只能跟公司请假,用上班时间去看房,前前后后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才不至于流落街头。”


第二套房是和一名女生合租,虽然条件好了些,但房价贵了不少,每月房租需要花费2700元。“第二套房子在申城佳苑,那里周边配套设施很少,非常不方便,而且上班更麻烦了,坐公交还要走两三公里。”


转机出现在2019年3月。王冉在排了一年的队后,终于等来了张江人才公寓的看房电话。“当时真的挺开心的,第一反应就是,至少两年里不用再为房子的事烦心了!”

人才公寓的小区环境时尚整洁


王冉所在的公寓位于天之骄子5号楼,由于是和同事合租,她们申请的是一套100平方米的两层复式二居室。“这里的采光、空间都很好,两个卧室都有独立阳台,我以前住的是小北卧,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光,所以我对阳台和采光是最满意的。”她开心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样一套设备齐全的房子,在各项补贴之后仅需每月3300元,也就是说分摊到她身上,每月不过1600元。“和外面的房子相比真的太划算了,还不用担心房东违约或者不管事。”


在王冉的全部家当中,有一把尤克里里,这是她以前最喜欢的乐器,没事就爱拿出来弹一弹、唱一唱。但是在来到上海之后,王冉一次也没有拿出来过。“以前住的地方房间又小人又多,实在没机会也没兴趣拿出来弹。”不过现在,王冉常常会弹一首轻快的歌儿来放松心情。“从我住进这里的第一天起,就把这里当成了家,这里让我第一次有了归属感,之前漂泊的状态一下子稳定下来,真正感受到上海是欢迎我们的。”


解决人才落地“最先一公里”

拖个箱子就能在浦东安家


只要你有点子、有能力,背个书包就能来创业工作。


这是浦东新区区委领导班子的一句名言。


那是2014年,浦东北上首都,去京城的名校招揽人才。负责招聘的官员告诉台下那些对浦东无比憧憬的年轻人,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最大的收获不是林立的高楼和它们勾勒的天际线,而是多年着力打造的与国际接轨的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他提到的营商环境,既涵盖浦东的制度创新力、“店小二”式的执政服务理念,也包括高质量的人才配置。


“拎一只皮箱,带上你的idea,就能在上海安家。”这是浦东对广大有为青年的召唤,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的愿景:要把浦东打造成全球优秀人才趋之若鹜的智慧高地。


为了实现这份宏大的愿景,浦东亟需解决一个最朴素的现实问题:如何给人才“一间房”。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让很多上海人会心一笑的民间顺口溜。浦东开发开放的30年间,曾经让人不屑一顾的“一间房”早已身价百倍。想要在浦东搞定“一间房”,现实比想象要骨感的多。


为了解决人才落地前的这个“最先一公里”问题,“天马行空”的浦东又一次打开了脑洞。


2000年,被称为张江人才公寓1.0版本的创业公寓正式开建,为解决当时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全装修房,空调、热水器、油烟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拎包入住、步行上班、租金补贴……


2002年,创业公寓投入使用。整个小区476套房,全部列入人才公寓,最小房间面积20多平方米,也有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高科苑人才公寓是2.0版本,是针对园区企业白领开发的酒店式管理公寓,共由16幢小高层组成,可接纳约1000户租户入住,推向市场不到一年就达到95%出租率。


而汤学刚与王冉所在的“天之骄子”人才公寓则是3.0版本,除了满足租户的居住需求外,还与创意活动结合,更好地为青年人服务。

公寓周边生活配套设施齐全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公寓运营管理经理廖劲松告诉记者,张江高科作为园区最大的人才公寓提供者,拥有创业公寓、高科苑、天之骄子等人才公寓,总体量接近25万平方。


“想要申请人才公寓,手续非常简单,网上就能办。” 廖劲松告诉记者,申请要求只有四点:所在企业注册、纳税均在张江;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满足这些要求都能办理。


“由于价廉物美,人才公寓非常受欢迎。”廖劲松透露,目前在申请平台上排队的人,已经有一万多人。


不过,入住人才公寓的人,只能租住2-3年,每人只能享有一次租住的机会。廖劲松说,“租住年限的限制,也是为了在房源有限的前提下,能够让更多人享受这一福利,这也是体现公平的方式。”


事实上,很多人在入住人才公寓后都很快进入了事业“加速档”,或升职加薪,或创业项目有了突破,逐渐成了“人生赢家”。而他们最无法忘怀的,则是人才公寓在他们起步之初给予过的温暖照护。


2018年以来,随着张江从“园区”向“城区”转型,95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已经坐拥2.2万余家企业、5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预计在近年内就业人口有望达到70万人。


随之而来的,是对人才公寓的海量需求。据相关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内,张江科学城每年租赁住房供给和需求约有5万套的缺口。目前,张江相关政府部门正在考虑增加人才公寓数量。今年底,孙桥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一期)项目或将完工。建成后,这将是人才公寓的4.0版本。


而祖冲之路2305号,则将继续见证无数有志青年的逐梦之旅。


摄 影:贡俊祺
摄 像: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为“她”力量鼓掌,张江科学城女性...

全国首个职能四合一,浦东张江检察...

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张江?这些杰出创...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