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名人讲坛”圆桌会议活动举行,会议围绕“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促进长江流域生态永续发展”、“科学精准治理,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的高度融合”等议题,结合当地长江生态治理现状与自身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就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产业转型、人文塑造等问题谏言献策,为长江以及长江流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左焕琛表示,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在经济发展、生态多样性维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贯彻落实长江生态保护工作,不仅事关我国重要生态宝库安全,也事关全球生态的整体平衡。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流域发展规划,保护好生命长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已成为现在和未来必须、也是急需要做的事。
她表示,上海作为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守门员”,也肩负着引领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要为长江永葆生机活力做出上海贡献。“我希望能够汇聚全球智慧、共建生态未来,让长江水清岸绿、鱼跃虾欢的美好景象早日重现。”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已逐渐发展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与活力所在。“长江生态体系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说明长江流域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柏国强认为,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治理这些问题必须实事求是、久久为功。禁渔禁捞是当前阶段迈出的一大步,却也只是万里征程的一小步。只有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才能使长江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