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上千年工艺历史的叙利亚阿勒颇古皂、最新流行的日本酒粕面膜、欧洲古董级品牌家具改造的恒湿恒温的酒柜……位于浦东新区森兰商都的“一带一路”国别汇成为联接各国商品和文化的纽带,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给民众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和空间。
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国别汇诞生于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前夕,是上海自贸区国别(地区)中心在自贸区外的首个落地项目。除了引进展商,这里还提供了艺术画卷、4D飞行影院等“一带一路”的文化体验,以提升保税区周边城市化水平和生活品质。
(欧洲古董级品牌家具被改造成了葡萄酒酒柜)
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自贸区国别(地区)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张浩告诉记者:“为了让自贸区红利惠及周边百姓,我们在去年打造了‘一带一路’国别汇,作为线下的集中展示空间。”
走进“一带一路”国别汇,迎面而来的是一幅用巨型LED屏幕呈现的“一带一路”艺术画卷,整个建筑内处处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筑、文化、商品等特色元素。这正是“一带一路”国别汇的特点:不只是“买买买”,更要成为联接“一带一路”各国商品和文化的纽带。
大约7000平方米的空间集中呈现了上海自贸区内各国别(地区)中心的精华。在叙利亚馆,记者看到了一款“绝版”肥皂。
(“绝版”的阿勒颇古皂)
工作人员介绍,这种阿勒颇古皂是叙利亚传统特产,制作工艺诞生于公元前300年。这是用橄榄油手工打造的硬皂,而叙利亚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橄榄油生产国之一。
馆内正在销售的这款肥皂,来自叙利亚最大的肥皂作坊Joubili,其用料昂贵、陈年最久,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但不幸的是,作坊在战争中不幸被炸毁。所以目前全世界这款肥皂仅剩200多块,其中100多块就在叙利亚馆。
在“一带一路”国别汇的主题商品展示区,目前汇集了澳大利亚、智利、阿塞拜疆、蒙古国、葡萄牙、马来西亚、西班牙近20个国别(地区)的上千种商品,其中包括首次亮相的厄瓜多尔玫瑰果油、蒙古国的马油膏、西班牙的里奥哈葡萄酒等数十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