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上海500多万老年人利益的这部法来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表决通过,明年3月20日起实施!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0-12-30 13:15

摘要: 《条例》明确了“第一责任”和“兜底责任”!

12月30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条例》将于2021年3月20日起施行。据悉,该《条例》涵盖了居家、社区、机构各种养老服务形态,可以说是引领本市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法”。其中,《条例》明确“第一责任”和“兜底责任”,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都体现了《条例》的可操作性,为老人提供实在的保障。


进一步深化发展“9073”养老服务格局


据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应雪云介绍,上海老年人口基础庞大、高龄化程度很深。其中,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就有518万,占比35.2%;8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占比也达到了15.8%,已达到了“三人行,必有一老”的局面。


“过去,上海的养老体系可能重点发展机构养老,但这一次《条例》强调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并重的格局。”应雪云说,《条例》明确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特别还专章设立了“服务协调发展”和“医养康养结合”,构建完善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按照《条例》要求,上海将进一步按照打响中心城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农村发展互助性养老品牌要求,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智慧养老等服务保障,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品质服务。


明确“第一责任”和“兜底责任”


应雪云说,在此次市人大立法调研过程中,关于养老开展了55次调研,非常注意倾听基层、群众的声音,调研的广泛性、深入性很高。《条例》借鉴其他省市的养老机制与模式,也借鉴了发达国家在养老方面的理念,为的就是让老年人有切实的获得感。


其中,《条例》着眼于城市养老设施体系建设,注重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及配置要求。特别是《条例》明确:“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应当不低于常住人口每千人四十平方米”。“将具体指标写入《条例》,就是为了有法可依。”应雪云表示。


同时,《条例》也明确“第一责任”和“兜底责任”。《条例》明确,“区人民政府承担本行政区域养老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从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扶持保障措施到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均由区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有力推动紧迫问题迅速解决。


将全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此外,《条例》明确了养老服务机构、人员要求以及关于综合监管等一系列规定,并设立了相关法律责任,为确保养老服务行业质量提供了法治保障。


据市民政局介绍,《条例》施行后,上海将统筹梳理《条例》中亟需推进落实的各项工作。其中,有的工作,其配套文件已经制定,比如养老产业20条、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等,下一步就是持续推动落实;有的工作,在立法的同步研究办法,比如养老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办法、推动企业和民非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享受同等待遇的“以奖代补”办法等;还有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通过相关文件、机制、项目、措施等来配套落地。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新增养老床位5084张……上海市...

到“十四五”末,上海养老床位总量...

持续增加养老设施服务供给,上海市...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