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骨干为何流失这么快?11位委员联名呼吁:多举措让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心稳”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1-01-23 19:45

摘要: 针对目前各区就业促进中心队伍不稳定的现状,呼吁通过参公等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上海的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以帮扶他人就业为己任!在沪上各区,都有一支就促队伍,然而他们的职业稳定性却出现了问题。


今年两会,市政协委员、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廖瑛等11位委员联名递交《关于稳定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全力保障促进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指出目前各区就业促进中心队伍不稳定的现状,呼吁通过参公等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上海的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一线就促人员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全市就业促进中心共帮助上万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帮扶引领成功创业逾万名,全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百万人次。


疫情爆发,全市就业促进中心第一时间出击,冒着风险深入企业,在援企稳岗的失保金返还、困难企业政策补贴落实等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全市就业促进中心的员工未雨绸缪,跨前一步为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岗位,搭建供需平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千家万户的福祉。”廖瑛委员指出,截至去年12月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这份“成绩单”中,全市“稳就业”工作能取得如此成就,这支一线服务队伍功不可没。


骨干人员近年出现流失


然而,廖瑛委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各区就业促进中心队伍出现不稳定,骨干人员不断跳槽。相比于鼎盛时期,全市各区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目前不到半数。


为何如此?廖瑛委员表示,一个原因就在于,自2003年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参公,此后全市社保、医保系统也接连参公,“可是各区就业促进中心却被挡在了参公的门槛之外。”


廖瑛委员指出,就业促进中心是事业单位,承担的却大多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且是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就业工作,所担负的职责与其地位和待遇不相匹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又高,因此员工队伍不稳定,流动率较大,且越是骨干员工,流动越频繁。稳就业的队伍自身不稳定,对促进就业工作也造成较大影响。


建议打开职业"天花板"


在这份联名提案中,委员们建议,作为公共就业服务及管理的队伍急需规范和稳定,参公是目前形势下的不二选择。


“如果不能全员参公,至少应该给予能力强、业绩优秀的员工一部分参公名额。”廖瑛委员指出,打开职业的“天花板”,就能吸引这些年轻人留在一线,稳定就业服务和管理队伍,更好地帮扶就业。


廖瑛委员表示,目前全球疫情蔓延造成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再加之新老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将处于阵痛期,上述因素都将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带来一定压力。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能高度重视就业队伍稳定的工作,并对公共就业服务与管理的队伍开展调研,切实解决就业促进中心的参公问题,规范并理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管理职能,从根本上保证上海的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稳步推进,以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高院关于涉疫情刑事案件法律适...

网上传言“上海疫情快速传播来源是...

加速生产隔离服、口罩和纸尿裤,金...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