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组织应尽的义务。那高校又是如何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4月14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高端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介绍了教育部在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以及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举措。他指出,塑造国家安全教育新格局,着力突破教育系统在制度执行、风险感知、应对处置、队伍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短板。
上海交通大学薛桂芳教授认为,中国海洋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海洋安全意识教育与我国海洋大国地位不匹配,加强海洋安全教育刻不容缓。为此,需要强化海洋安全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及时更新最新海洋动态,通过举办高端海洋安全和海洋知识讲座、开设海洋安全或海权教育通识课程等方式,不断创新高校海洋知识和海洋安全教育内容。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红火蚁防控等热点问题,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孙煜华对生物安全进行详细解释,认为应当夯实基础学科,并推进多学科合成“作战”;加强“文理工法商”等学科交叉,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筑牢自然科学发展的技术安全、伦理安全、法律安全等三道安全防线,更好地保障我国生物安全。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新时代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丰教授提出,可以在现有的思政课程设立国家安全课程模块,或者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单列,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国家安全知识。针对大中小学生,应当加强分层、分类教育,在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工作,重点培育和选拔一批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名师,打造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据介绍,华东理工大学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设置论证”项目,举办了“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国家安全治理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同时,通过整合优势学科资源,成立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