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将从产业、科技、生态、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积极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当天,临港新片区还发布了蓝色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地球被誉为蓝色星球,海洋面积占比超过70%,海洋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据市海洋局海域海岛管理处(海洋经济协调处)副处长陈卫国介绍,“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稳步提升,海洋生产总值从2016年7463亿元增长至2020年9707亿元,占全市GDP的25.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2.1%,位居全国前列。可以说,临港、长兴双轮驱动成效明显,“两核三带多点” 海洋产业布局已经形成。
其中,临港海洋产业发展核,聚焦先进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促进海洋科技资源集聚、研发孵化和成果转化。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核,建设长兴海洋装备基地,加快高端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发展,打造海洋装备岛。
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为“海洋:生存与生计(The Ocean:Life and Livelihoods)”;我国确定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海确定的活动主题为“共建新城,经略海洋”。
“十四五”是海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专章明确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提出“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首次提出,要“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发展海洋经济、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当下,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正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任务要求,从产业、科技、生态、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统筹谋划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积极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
当天,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临港新片区蓝色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市水务局(市海洋局)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署“关于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汇新城8个重点涉海产业项目进行集中签约。
记者了解到,规划明确了四项重点任务。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孙筱和介绍,到2025年,形成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在海底探测与开发技术、极地海洋科学、海洋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引进一批海洋经济领军人才,集聚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主体。积极推进全球海洋治理合作,引进涉海类国际组织和机构,深入推进长三角海洋高质量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