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首届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华东师大举办。会上,三位院士进行致辞与主旨报告,生动诠释“科学精神孕育美好人生,学术道德助推青年成长”的内涵与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表示,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坚持将爱国精神摆在首位,要坚守科学研究诚信标准,培育优良学风校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作了题为“神奇的植物与美好的人生”的报告,他分享了自己从事植物研究的求学经历和留学归国的科研经历,鼓励青年研究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踏实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对事业的成功充满信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在讨论任教经历时强调,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了解、充分互动、注重启发。他强调,青年研究者应该有踏实、严谨的科研态度,还要勇于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做出好的科研,产生好的国际影响。
在高校工作交流研讨环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领导代表分别围绕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诚信和学风建设等主题,结合高校实际,线上线下介绍工作方法,作汇报交流。各高校结合学术科研、校园生活、职业发展等维度与层次,探讨了培育青年科学家的理念与举措,分享了推进研究生思想引导、价值引领的工作经验。
“坚定理想信念,胸怀祖国人民;坚持严谨治学,追求学术真理;严守道德底线,遵循科研伦理;恪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敢于创新争先,永攀科学高峰。”论坛发布了《“坚守学术诚信、弘扬科学家精神”行动倡议书》,与会专家、教师及学生在倡议书上郑重签字,以科研工作者的庄严承诺共同迎接建党100周年。
首届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自2021年3月起面向长三角高校征稿,共收到79家高校、科研院所参评论文899篇,包括学术论文、案例工作法及研究生成长故事等三个版块。6月11日,大会交流分设不同分论坛,以优秀学术论文分享、高校典型案例交流发言、研究生成长故事主题沙龙等形式开展,长三角各高校师生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专题探讨,凝聚坚守学术诚信与弘扬科学家精神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