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研的科研路上,你收获了什么?”
“能分享一下疫情期间,做志愿者的感受吗?”
“作为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党员,如何带领身边同学学习党史?”
6月24日下午,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这场名为“坚定信念 勇担责任 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中,7名学生党员进行了现场“述责答辩”,针对党员平时表现和现场汇报,支部党员抛出了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都知道产品有质量体系认证,但你可听说,党建工作也有质量管理体系?为推动学生党员永葆先进性,自2001年起,华理在严把发展入口关的基础上,正式实行学生党员“述责答辩”机制。20年来,“述责答辩”已成为华理学生党建的传统和特色。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解决新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问题,我坚持每天看20余篇专业文献。至今,我已累计发表6篇SCI论文。”“在做防疫志愿者的12天中,我每天工作至少9小时,共计发放口罩30780只,让社区1500余户居民的安全得以保障。”
“述责答辩”现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28名学生党员组成了联合党支部,多位学生党员面向联合党支部进行“述责答辩”,从学习、科研、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汇报了自己入党以来履行党员义务和责任的情况。
每位党员述责汇报后,还有“答辩”环节。由联合党支部的其他党员,根据他们的平时表现和现场汇报内容提问,需要他们作出明确回答。
不光要“考”,还要“评”。支部成员要根据“述责答辩”学生党员的现实表现,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无记名“满意度测评”。“入党前的表现”“入党后的表现”“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你对该党员的满意度”等都是测评必选项,“该党员的主要不足”一栏,则由支部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党组织将根据测评结果,就测评情况和待改进方面,与述责党员进行一对一的反馈沟通;对那些同学不满意的,还要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帮助制定改进措施。
据了解,20年来,华理已有8万人次学生党员参与“述责答辩”中。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表示,华理已经形成两个“答辩机制”的党建特色和传统——入党前,通过“公开答辩”严把发展关,确保党员的发展质量;入党后,通过“述责答辩”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党员永葆先进性。这些都为培养和发展高质量学生党员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