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渐近,全市即将迎来明显大风大雨天气。作为防台防汛的重点区域,沪上建筑工地为应对台风所作的准备措施是否到位了?7月22日傍晚,劳动报记者赶往还未竣工的江浦路越江隧道现场看到,出于隧道的特殊结构,为迎战“烟花”,越江隧道连夜加急正式通电,成功启用了隧道内两间雨水泵房,以此来应对强降雨可能引起的倒灌现象。
江浦路越江隧道是上海第17条穿越黄浦江的越江隧道,建成后全长2.28公里,预计今年内正式通车。
昨天傍晚,记者进入到江浦路隧道浦西入口处看到,一条长长的高约50-100cm的沙坝已经垒起,施工人员只留下一个“小口”供值班巡查人员进出作业。
环顾隧道入口周围,施工的围挡也采用了钢筋进行加固,一些临时设施也采用沙袋进行了固定。
上海建工集团江浦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项目部经理丁涛一见到记者就表示,因为“烟花”的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久,雨量超常规又恰逢天文大潮汛,因此江浦路隧道作为全市重点工程,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如果眼下隧道是还未打通的状态,或许风险还不那么大,”他解释道,但目前隧道内的大型设备、通风系统、电缆等已经全部进入,一旦在台风时期发生雨水倒灌,整个项目的损失将非常之大!
庆幸的是,经过项目的多方协调努力,隧道内的两间雨水泵房终于提前启用了。
记者了解到,隧道施工现场其实已经备有不少小水泵,然而其排水量与雨水泵房里的大水泵相比,却足足相差了50倍。可是,大水泵的启用若只靠工地上的“临时电”根本带动不起来,为了完全起见保证台风期间的排水量,隧道工程项目部加急调动协调,终于在前一晚让隧道内通上了“永久电”。
记者跟随走入江浦路隧道内,于隧道一侧不起眼的小门踩着淤泥来到了雨水泵房里。三根粗壮的蓝色管道连接着底下泵池中的大水泵,被抽出的积水将顺着管道向上排走。
丁涛指着地上的淤泥告诉记者,泵池的清淤环节非常重要。泵池内有诸多感知设备,如水位传感、液位计、水泵等,为保护设备,这个环节主要靠人力完成。由于泵池作业空间小,空气质量差,因此作业难度比较大。
他说,项目施工人员从白天起就在加紧调式水泵,泵池的清淤环节也已经完成。
目前,江浦路隧道内永久排水系统已完成,永久水泵具备抽排条件。项目部配备了临时水泵2台,每小时排水量约10立方;隧道内永久水泵已具备启用条件,每小时排水量约500立方;另外,公司抢险队常备应急水泵若干,每小时排水量约260立方,一旦发生险情,2小时内可到达施工现场。
另外,记者在建筑工地的临时生活区和办公区看到,所有临时建筑物外都已用缆风绳进行了加固。同时,物资仓库内各类应急物资配备齐全,防汛防台值班表、物资领用记录、检测记录齐全;项目应急小队及所有值班人员的临时撤离预案也已备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