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9月5日举行的“上善论坛”上获悉,至2020年底,全市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超过1.7万个,年度总收入、总支出均超过700亿元。公益慈善,已成为上海发展中那一抹绚烂的彩虹。
让人人都可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近年来,上海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慈善组织不断发展、慈善领域日益拓展、慈善文化蔚然成风。”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在会上介绍,至2020年底,全市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超过1.7万个,年度总收入、总支出均超过700亿元。其中,认定为慈善组织的493家,标识为志愿服务组织的361家。
特别要指出的是,自去年首届“上善论坛”举办以来,上海公益慈善取得了新的成就。比如,上海慈善超市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目前,慈善超市实现全市街镇乡的覆盖,累计建成233家,当天上午,全市慈善超市地图正式上线。加上3800多个经常性捐助站点,为市民“随手做公益”创造了便利。”朱勤皓说,全市公益基地破万家,总量达到1.3万家,基本涵盖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成为上海公益慈善服务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上海公益慈善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参与扶贫帮困,在促进社会融合、调节社会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各类慈善组织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全市年均社会捐赠金额超40亿元,为各类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了关爱和温暖。公益慈善事业涵盖的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等领域,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互衔接,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朱勤皓介绍,当前,以社会服务机构为核心的社会力量已成为本市养老、托育、健身、文化等领域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主体。在全市开展的老年认识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中,全市36家社会组织承接了77个试点街镇的组织推广工作,已为全市近20万老年人开展了老年认知障碍的风险测评,为后续照护服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上海大城养老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的公益慈善,不仅使这座城市更有魅力、更有温度,也必将是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推动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生力军。
公益慈善秉承上海城市品质
多年来,上海公益慈善精神薪火相传,在社会发展中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和文化,也充分展现了上海的文明和魅力。
朱勤皓介绍,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海社会力量积极行动。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8亿元。上海连续18年组织老年知识分子到新疆地区开展“银龄行动”,为新疆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针对云南边疆,拓展了沪滇“云海银晖”项目,组织上海医疗和教育系统的专家和志愿者,赶赴云南边陲及偏远地区开展支援服务。针对西藏地区,上海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开展援藏项目,涌现出“格桑花”髋关节手术矫正、“红景天种植计划”、“先心病”幼儿救治等一大批优秀公益品牌项目。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本市公益慈善领域积极行动,有序参与疫情防控,慈善支出近19亿元。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种防疫志愿服务、关爱受疫情影响的特殊群体等活动,成为疫情防控中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天气,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上海公益慈善力量在第一时间就行动起来。据初步统计,水灾发生以后的半个月内,全市共有159家社会组织参与救灾,捐款捐物金额总计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