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是一年中秋节。当我们围坐在桌前,与家人共赏明月时,忙碌在社区集中隔离点的医护人员,仍在战“疫”一线,守卫着申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9月20日,在中秋节前一天,劳动报记者探访了位于中山北路上、由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管的社区集中隔离点。
中秋节我当班,节日仪式感不能少
L酒店,是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管的一处集中隔离点。自7月30日征用筹建启用至今,已经“开张营业”53天。对于防控境外输入病例的重任而言,这些隔离点正是上海这座城市疫情防控的“托底保障线”。
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护目镜,相互检查一下防护装备是否规范。早上8:45,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王健和搭档全科医生查文菁,早早便在休息区域“候机待命”。
L酒店集中隔离点共有130余个隔离房间。如今,整个隔离点入住率基本饱和,120多个房间住满了正在隔离的入境人员。早上9时,王健先跟随着普陀区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上楼为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之后再进行一天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的体温监测工作。
“你好,例行测量体温。”王健敲了敲门,只见一名女客人缓缓打开房门。王健用体温枪对准女客人的额头,“36.8℃,体温正常。身体情况还好吗?”王健一边报出体温数据,一边询问隔离人员的身体情况。而在一旁,搭档查文菁做好体温记录。
“挺好的,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从3楼到16楼,120多个房间,一一敲开门,测量体温,询问身体情况。当两人全部检查完所有客房,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中午12点。脱下防护服,王健的衣服已全被汗水打湿。
(中秋节,她们正当班。左:王健,右:查文菁)
一碗粥、一根油条,两人的午餐很简单。但是王健仍不忘拿了两个月饼,分给查文菁一个。她告诉记者,这个隔离点主要负责入境人员的集中隔离,因为是境外航班,入境人员到达隔离点的时间一般是晚上甚至凌晨两三点,“我们最忙的时候是从下午开始,测体温、整理隔离人员信息、迎接新的隔离人员。”这也意味着大家欢度中秋节的时间,她正在岗位上忙碌,想要吃上月饼,只有中午有空挡,“虽然只能一个人过中秋,但是节日的仪式感不能少。”说着,两人特意拿起月饼碰了碰,以示节日快乐。
“老王在吗?有隔离人员信息表需要上传,请马上到办公室来。”刚说着,王健的对讲机里传来声音,要开始工作了!两人相视一笑,顾不上吃完月饼,马上奔到了办公室。
这个中秋节,对于王健来说,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只能一个人在岗位上度过,但她却觉得自己并不孤单:“非常忙,还有同事在一起,一点不觉得寂寞。”
八月十四我下班,一家人共婵娟
摘下口罩,仰头、张嘴,细长的棉签往里一探。看着鼻拭子、咽拭子样本装入试管内,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陈晓倩不由放松下来,只待下午核酸检测报告出来,结果呈阴性,她便可以回家了。
9月12日,她和全科医生孙梦洁一组,负责L酒店隔离点医疗保障工作。就在昨天,她和王健一组刚刚交接好上周的工作,等待两轮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便可以回家休息。
“正巧赶在中秋节这天回家。”陈晓倩笑称自己挺走运。
一两周前,陈晓倩的母亲就给她打电话询问今年中秋节怎么过。“哥哥姐姐也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问我休息时间。”这两天,陈晓倩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因为我的工作性质,一般节假日能聚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再加上我是家中老幺,哥哥姐姐们叮嘱我中秋一定要一起吃顿饭。”得知陈晓倩正好是中秋节当天休息,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把原定于农历八月十四的家宴,改到了中秋节当天。
“时间刚刚好。”马上就要休息了,陈晓倩事无巨细地将隔离点工作转交给接班的医护人员。
(隔离点医护正在登记信息,采访对象提供)
“主要交接的内容是隔离人员的基本信息,比如有基础疾病的人员,或是隔离期间有焦躁情绪的人员。我们会提醒下一组工作人员适当给与更多的关怀。”
“王姐,中秋节当班,辛苦啦!”看着夜幕降临,正准备离开的陈晓倩不忘给接班的王健送上节日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