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共一大纪念馆礼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抬着一只箱子走到师生面前,箱盖缓缓被打开时,一杆微微变色的步枪出现在大家眼前,在场的所有人都充满了好奇,静静等待讲解员介绍馆藏的珍贵革命文物。这并不是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而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题党课的现场。
11月12日,中共一大纪念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首次进入大学课堂,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党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表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生动的教材。
一杆步枪:仅凭五发子弹击落美军一架战机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张欣怡现场讲解了馆藏文物M1903步枪,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李增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仅凭这支步枪和五发子弹击落美军一架战机的故事。
李增祥是上海支前汽车驾驶员,1950年10月,党和政府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上海大批优秀儿女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当时我国志愿军和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很大,敌人依靠强大的空军火力,几乎每天都对我军进行狂轰乱炸,以至于在许多情况下,志愿军只能在晚上行军作战,但也会遇到重重危险。
讲解员说道,李增祥在运送军需物资途中,遭遇美国敌机空投下的数枚照明弹,为了保障来之不易的物资,李增祥拿起一杆M1903步枪和仅有的五发子弹,瞄准俯冲下来的敌机射击,最后一发子弹出膛后击中敌机要害,敌机当即起火跌落着地。面对敌我实力悬殊的“遭遇战”,李增祥仅凭一支步枪和五发子弹,就在朝鲜战场上击落了美军一架战机,这无疑提振了志愿军的士气。李增祥因此荣立一等功。
一张立功证:三行字短,家国情长
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档案馆刘楠老师也介绍了交大医学院珍藏的王振义院士参加抗美援朝医疗工作中所获得的《立功证》。
1953年4月,当时年仅30岁的王振义报名参加了上海市第五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当他在勃利后方医院参加会诊时,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怪病。王振义走近病员,详细了解病史及病情,去阅读学习相关的医学文献。他还了解到这些病员在战场上由于食物缺乏经常食用野生蝼蛄,类似螃蟹、小龙虾一类的东西。全盘分析后,他认为这可能是肺吸虫病,而不是结核性脑膜炎。当王振义提出这一诊断时立即遭到质疑,因为王振义此时只是内科代理主治医师,后来在他的坚持下,当地医师对患者咳出的血痰进行检测,发现肺吸虫卵,王振义的诊断得到验证。
王振义这一诊断及时纠正了医疗中的错误,解决了困扰志愿军部队多时的肺吸虫病问题,治愈率了60多名志愿军战士。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组织部授予他二等功。他的立功证上“光荣为人民”的扼要评价,背后藏着的是王振义院士的大医精神,还有家国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