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人工智能赋能情感的领跑者,华师大学子周杰荣获“最美大学生”称号

立志做人工智能赋能情感的领跑者,华师大学子周杰荣获“最美大学生”称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2021-12-08 13:49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致敬建党100周年的方式,是以代码编程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让机器人拥有温度,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

放弃互联网公司百万年薪,一心想科研报国,解决人工智能“卡脖子”技术,12月7日,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周杰获得“最美大学生”称号,全国获得此称号的共10人。他为何能获得如此殊荣?今后有何打算?劳动报记者在华东师范大学美丽的丽娃河畔与周杰聊了聊。


计算机学霸上大学之前打字还只会“一指禅”


周杰是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曾经在顶刊(会议)上发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的身份发表10余篇,还曾在阿里达摩院探索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多次在国际顶级会议做口头报告,并担任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会议审稿人。


这样一个学霸、论文大神是不是从小接触计算机?周杰的回答令人有些吃惊。“我家在浙江农村,高中的时候接触电脑,打字都不利索,用‘一指禅’。”但计算机世界令他着迷。“高中时,我亲历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研究。现在,中国高铁、航天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部分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坚信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投身强国伟业,为祖国发展出力。”


正是这份执着的科学家梦想,激励他在学习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高三时,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并获得“浙江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201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师从贺樑教授。入学后,机器人情感分析技术难点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情感需求成为师徒二人经常探讨的话题。他们希望让机器人也有“温度”,以解决经济转型期助老扶幼的迫切之需。带着这份科研使命感,他立志要做有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在人工智能情感分析领域做出成绩。


通过不断努力,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与丰富的实践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2020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和2021全国最美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拒绝百万年薪,只想做一款有温度的机器人


博士毕业后,周杰面临新的选择,是继续学术研究还是进入企业?“有企业开出了百万年薪,但是我想了想,我更想做科研。”


周杰谈起了一件小事,但是却是影响他人生选择的大事。“我回到老家时,发现有很多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他们非常孤独,我就想如果能有一个机器人,有温度会思考的机器人,能陪伴他们多好。”


周杰在脑海里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他心动了。深度学习、情感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是人机交互非常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机器能否拥有情商成为他的科研兴趣。


“目前,人工智能在某些任务上功能还不是很强大。虽然在围棋这类很难的项目上占据优势,但它们都是有明确目标的,人工智能比人类强的只是拥有更多的算力。机器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它们都是基于大量的训练数据实现成长的。深度学习目前的优点是,机器在部分问题上甚至可以超越人类,比如人脸识别、图片分类等。但人工智能还可以在更加复杂的任务,如认知、推理等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让机器不仅仅拥有智商,也能够拥有情商。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通过科研攻关能让《超能陆战队》的‘大白’走进千家万户,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越来越深入,周杰也越来越能抓住情感分析研究的难点痛点,在导师贺樑教授以及吴苑斌副教授的指导下,实现了该领域的突破。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长波教授看来,周杰用自己的科研工作践行科技报国和科技为民的初心使命。“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勇站科技潮头,攻克核心基础科技,以科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社会弱势群体,这体现了一名青年党员的责任担当。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像周杰一样的优秀青年学子,正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希望。”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