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0日,上海市检察院通报了上海金融检察十年工作情况,并发布《上海金融检察十周年系列丛书》及典型案例。
十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办理了2万余件金融和知识产权案件,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检察研究中心”,并设立证券期货、银行保险、金融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4个“研究分中心”。同时,组建证券期货、银行保险、知识产权、反洗钱四大跨院际、跨层级专业化办案团队。
其中,办理的朱某某操纵证券市场案、盗版“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案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办理的陈某某利用虚拟货币洗钱案等入选最高检、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洗钱犯罪典型案例,并作为中国打击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成功案例被人民银行提供给国际反洗钱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经验。
上海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多起全国首例案件,为类案办理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和规则积累。如办理全国首例虚假申报型操纵证券市场案,明晰了撤回申报与虚假申报之间的界限;办理全国首例利用“沪港通”内幕交易案,为打击跨境证券犯罪提供司法样本;办理全国首例音频作品盗版案,明确录音制品侵权鉴定规则,为确立国家行业标准提供案例参考。结合办案,先后出台金融、知识产权多个办案指引,被两高司法解释吸收采纳。
全市金融、知识产权检察条线先后涌现出2名全国模范检察官、2名上海杰出青年法学家,3名全国检察业务专家、5名全国检察业务能手,12名检察官入选最高检全国经济犯罪检察人才库。
2018年,全球反假冒机构向上海市检察院颁发“全球反假冒国家公共机构最高贡献奖”,这是该奖项首次授予地方司法机关。
2019年,上海市检察院分管检察长入选英国《知识产权管理》杂志全球50位最有影响力知识产权人物。
2020年,上海市检察院获得中国外商投资企协会“知识产权保护最佳实践单位”,一名检察官获“反洗钱国际互评估突出贡献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