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委员:产业工人创新有优势,让上海师傅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2-01-21 11:49

摘要: 王军建议上海应打造高技能人才高地,让上海师傅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与科学家相比,产业工人创新有三大优势:一是不要找研究课题,天天有各种课题,二是不要建实验室,工厂就是实验室,三是不要担心创新成果失败,创新成果一旦标准化,立竿见影就会创造真金白银。”


1月21日,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激发更加澎湃的创新创业活力”专题会议,市政协委员、中国宝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的发言,赢得现场掌声阵阵。


“上海要成为筑梦之地,逐梦之城,圆梦之都,迫切需要坚持、持续地增强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的吸附力。”作为在一线产业工人的代表,王军委员对此深有感触。


王军表示,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源地,“上海师傅”作为金字招牌曾闪亮全中国。但也要看到,目前高端技能人才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35年的岗位工人,他认为,应建立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理念,职工素质工程和全员性的创新活动持续开展,让工人明白将持续创新作为人生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像科学家那样去工作。


因此,他建议,要在高含金量政策举措上下真功夫,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完善顶层设计制度,优化政策服务,打破高技能人才的天花板,拓宽发展通道,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愿意并且乐意将高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激励更多的劳动者走理论实践融合的技能报国,让上海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引领之地,成长向往之地,创新出彩之地。

要在激发企业主体上下真功夫,引导企业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精准人才成长成才的优质环境,让高技能人才享受发展的红利,加快队伍建设,让更多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国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


要在调动积极性上下工夫,提高待遇水平,社会地位,加大宣传和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通过全社会共同携手,打造一支知识型、 创新型、技能型的劳动大军,让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大国工匠不断涌现,让职工和企业变得更加好,让上海师傅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代表团提出议案27件、建议1...

知晓率低、就诊率低!全国政协委员...

人员“一码通行”,防控关口“无感...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