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2-01-26 20:22

摘要: 浦东新区正式发布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

记者从1月26日举行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宣介会上获悉,浦东新区正式发布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下面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未来三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4000亿,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高技术服务业营收超过500亿,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5家、10亿级企业15家。


“固优、补弱、育新”

《行动方案》明确未来三年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


为加快推进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浦东新区特制定《行动方案》,着力打造引领带动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参与全球生命科技竞争的策源地、“全球新”产品持续涌现的源创首发地。


据介绍,浦东新区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达2700亿元,一批产业重大项目开工,一批功能性平台提升项目开启,整个产业引领态势显著,在创新研发、产业制度创新和产业布局上优势凸显。


未来三年,浦东新区将在创新能级、产业规模、产业集群效应、产业生态4个方面实现:新靶点、新机制等发现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分子化学药、细胞治疗、抗体药物、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4000亿,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高技术服务业营收超过500亿,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5家、10亿级企业15家;培育全球行业百强企业2-3家、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8-10家,新增上市企业20家,新建大企业(外部)创新中心、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家;产业服务平台加速集聚,审评审批与上市监管科学高效,金融服务精准助力,产医融合深度推进,高端人才规模持续保持国内领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浦东新区将充分发挥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创新优势,按照“固优、补弱、育新”的发展思路,聚力先发优势上台阶,着眼薄弱环节补短板,引孵新兴产业育新极。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首部地方产业立法落实举措出台


2021年12月2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规定》共34条,从完善管理体制、推动改革突破、创新服务机制、促进产业融合、强化资源保障等五个方面,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实施与空白填补。


作为浦东新区首部聚焦产业促进的法规,《规定》的出台,帮助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率先取得突破,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提升科技策源能力、提高改革综合效能,有助于浦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据科经委副主任李晓亮介绍,浦东新区将从4个方面着力落实《规定》的相关条款:


一是争取一批先行先试。《规定》在一些国家事权上做了比较大的变通,比如多元化主体投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研究及产业化(第七条)、药品多点委托生产(第十条)等,其中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上海市还在积极向国家争取,其他条款在前期沟通中得到国家部委的积极反馈,新区将配合市相关主管部门继续推进落实。


二是配套一批实施细则。针对药物临床试验阶段申请药品生产许可(第九条)、体外诊断试剂自行研制(第十一条)等条款,新区将会同市相关职能部门制订一批实施细则,推动相应条款落地。


三是固化一批创新实践。对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研发用物品便利化通关“白名单”制度(第十五条),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优化通关流程并在全区推广;对动物生物二级实验室备案(第十四条),明确企业备案路径。


四是推进一批功能平台。包括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服务站(第十七条)、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机构(第十六条),上海医疗器械检测研究院(第十七条)、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第二十条),生物医药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等。


李晓亮表示,未来新区将邀请更多的企业参与立法创新实践,并在后续的产业政策中加大扶持力度,与企业共同打造产业营商环境高地,推进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工钱翻倍难找司机!这位感恩上海的...

一季度,上海浦东机场口岸国际货邮...

超3000居村小区信息纷至沓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