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援鄂ICU护士支援上海老年医学中心:2年前我被大家呵护,现在轮到我保护你们了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2-04-13 17:31

摘要: 面对上海日益严峻的防疫形势,刚刚完成援助任务的队员们纷纷主动提出再上抗疫一线。

为支援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开展疫情救治工作,37名来自仁济医院的医护人员集结组成医疗队进驻其间。曾经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ICU战疫小分队的90后护士戴倩也随队征战。


37位白衣天使奔赴老年医学中心


“战斗中成长,是我们医务人员的传承和担当!”这支仁济医疗队大部分队员是年轻人,其中“90后”队员20人,其中大部分人首次参与隔离救治点援助活动。


作为医疗队内年龄最长者,仁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老年医学中心医疗队队长陈小松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当医疗队接到病区管理任务的那一刻,他和队员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护生命,不负重托”。


接到任务时间紧迫,市老年医学中心F4、F5病区内相关配套设备还未齐全。病区护士长乐叶带领护士班组迅速整理物品,补充物资、布置病房、安装各种设备。“平时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小姑娘,各个手脚麻利,肩扛手搬把病区布置好。”看到小护士们累得直喘气,乐叶心疼不已。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毛坯房”迅速被改建为隔离病房。


3月16日,值班护士潘雪红发现一名患者行为异常,且有抑郁症病史,经医生会诊、用药后,患者病情仍无好转,开始进入昏睡状态。紧急转运过程中,人手紧缺,没有随车医生。“病人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上!”陈小松和护士韩晶考虑到患者生命安全,两人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主动请缨搬运并护送患者前往指定医院治疗。


曾经的被保护者,如今的守护者


仁济医院宁波医院普外科护士长、原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戴倩,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她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并坚决请求进入最危险的ICU战疫小分队。


时隔两年,上海出现新冠疫情,她再次响应征召随医疗队出征,成为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救治点仁济医院医疗队队员。此次出征,大部分医护人员为“95后”,且缺少援鄂、援助传染病医院的经验。“这次援助行动,对于这些年轻的队员来说,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挑战。”戴倩说。


“援鄂时,总有一种被大家保护的感觉。如今,我也要担负起保护年轻队员的责任。”这一次,她的角色从被保护者变成了保护者。戴倩小组共有5名护士,8小时的排班,尽可能保障大家4小时轮换着休息。戴倩没有告诉他人的是,她自己一人往往顶上6-8小时的加长班,“她们第一次参与援助任务,虽然嘴上不说,但还是看得出有些焦虑。我多上一两个小时班,她们就能多休息几个小时,心理和身体压力小一些。”


戴倩透露,部分患者转运来院时没有带上充足的生活物品,医疗队队员们便想方设法从个人物品里“匀”些物资出来。“我这里有巧克力。”“这里有多的抽纸!”队员们慷慨解囊。“在这里,聚集了一群有胆识、有担当、很可爱的人!”戴倩说。


任务结束,他马上递上了《请战书》


如今,仁济医院支援老年医学中心医疗队已圆满完成了援助任务,所有队员在隔离酒店内待命。面对上海日益严峻的防疫形势,队员们纷纷主动提出再上抗疫一线,成为一名守“沪”者。


仁济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医疗队队员陈灵科近日向科室递交了一封《请战书》。700余字的请战书,传达了一名医生披甲执锐,冲锋陷阵的勇气。


陈灵科表示,经过这一个月来在定点医院内的临床救治实战,大家对本次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有切身体会,积累了实战经验。


“面对当前上海的疫情形势,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名医务人员,我更要冲在一线,应用现有经验并尽最大努力,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所以写了这封请战书。”陈灵科说,“全国各地医疗队纷纷来支援上海,我作为上海的医务人员,更要义不容辞、全力以赴、迎难而上,保卫家园。”



通讯员:黄兴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静安区首家新冠定点医院已启用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亲子方舱”第...

岳阳医院医疗队转战纪念路方舱医院...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