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从“多阳区”到防范区,听“周警官”讲述小区蜕变背后的故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2-04-18 15:21

摘要: 在这次疫情之前,我们小区里知道我是警察的居民不多。

曾经是上海较早出现新冠病例的居民小区,在全体居民的努力下,在近期划分的“三区”时成功转型,被认定为了“防范区”。“多阳区”是如何蜕变成为防范区的呢?今天,我们找来了曾在小区担当增援的机场分局民警周媛,听听“周警官”讲述背后的故事。


问:小区居民们称呼你“周警官”,他们此前知道你是警察吗?


这次疫情之前,我们小区里知道我是警察的居民不多。可以说,这次疫情让很多人认识了小区里不同身份的人,作为增援社区的民警,我参与了核酸检测、通行证发放、物资采购发放等一系列工作,接触到了整个小区的居民,认识我的居民也就越来越多了。


在参与防疫工作中,我将我在机场工作的防疫经验带入到小区防疫中。我们小区成立了一个由居委干部、志愿者组成的防疫工作领导小组,我是其中一员。


问:听说你所在的小区是上海比较早出现阳性病例的小区?你是如何展开防疫工作的呢?


在工作伊始,我就将机场防疫中我们碰到过的问题以及必须注意的事项告知大家。


比方说,在做核酸检测时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群聚发生感染,经过群策群力,我们小区的核酸检测方式为七个字“居民不动,大白动”。将检测点直接设在每幢楼下,居民按楼层分批下楼做检测,一幢楼做完,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至下一幢楼。我跟着检测医护人员及时跟进检测进度,在我们500人的业主互助群里发布检测信息,提醒居民及时下楼做检测。


可能我在群里的督促用语比较亲切,比方说“快10号楼了,小年轻们还有没起的抓紧啦!不要落后大爷大妈哦!”“15号已经准备上战场了,16号的可以开始化妆了。”“放风也要听从外围志愿者们的指令!今天太阳一级棒!我在这里等大家。”大家都很自觉且高效地完成核酸检测,一直有居民给我送来奶茶、糖果之类的小礼物表示感谢。


我们小区是上海较早有新冠病例的小区,但是在全体居民的努力下,在划分“三区”时被认定为“防范区”。


问:增援社区防疫后,听说你又紧锣密鼓加入增援方舱医院的队伍,你觉得累吗?


在社区防控相对进入稳定期后,我觉得方舱更需要我,我也会将在小区里的成功经验带至方舱医院。


身体上的劳累是必然的,但我身为人民警察,哪里困难我就去哪里,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小区居委会在得知我增援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后,特地团了一批方便面等物资,送给在方舱医院奋战的我和我的战友们。我的丈夫和儿子都非常支持我,儿子虽然不舍得妈妈离开,但是每次和他说妈妈是去抗疫,保护更多人平安时,他都会懂事地为我加油。大家的支持和理解也成为我持续增援防疫工作的动力。


问:增援方舱医院工作中,你有哪些印象比较深的事?


我们这批增援力量刚至方舱医院,经过培训分批进舱工作,我暂时在临时指挥部帮忙为战友们收发物资,最近我的一项技能得到了战友们的肯定。一些战友因为头发长了,穿上层层防护衣物滴汗影响工作,于是我拿出了深藏的理发技能为战友们服务。


我儿子从小就是我为他理发,这手艺也算近10年的“老师傅”了。我为战友们理发不仅贴合实战尽量剪短,而且也要顾及美观,每个人我会给他们理不同发式。我本来只为自己单位的同事理发,后来其他单位的战友也慕名而来,他们现在叫我“tony周”,没想到我在这方面能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一场疫情下的“云端”组织生活会:...

喜迎首个“抗疫宝宝”!仁济医院南...

结束隔离,回家!新曹杨方舱医院首...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