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白发志愿者照顾高龄老人:这些事小年轻搞不清,还是我们来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2-04-20 16:27

摘要: 银发志愿者在疫情封控期间关心照顾高龄独居困难老人,是基层缺人缺到找不到年轻人吗?记者和其中一位奶奶志愿者聊了聊……

在老港防疫的第一线,活跃着许多老年志愿者,她们中大多数是村里睦邻点负责人及文体指导员,年龄都己六十多岁了,但她们依然充满激情,自告奋勇申请做抗疫志愿者,不仅担当起了镇里各道口的执勤值守、组织村民做核酸抗原的任务,还在疫情封控期间关心照顾高龄独居困难老人,每天上门看望,为她们配药、买菜、做家务,为他们送吃、送用、送温暖,为老人排忧解难,确保每位老人生活无忧。


许引来就是住在老港的高龄独居老人。抗疫志愿者王美丽是大河村爱心睦邻点负责人和村民组长,她每天都会登门探望许阿婆,嘘寒问暖,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琐事。


疫情发生初期,许阿婆的电视机突然坏了,不能收看电视节目,这让她更加感到冷清孤独。接到电话的王美丽顾不上吃饭,马上四处打听,立马找到了一位修理师傅帮老人修好了电视机。


她还经常去给老太整理打扫卫生,给老太调好平时一直喜欢看的几个频道,让老太一打开电视就能看,家里也让王美丽打扫得清洁敞亮了,许老太感动的连声道谢。


哪位老人要配药了,哪位老人没蔬菜了、缺油盐酱醋了,王美丽都记得很清楚。


自3月底浦东封闭管理以来,中港村十三组睦邻点负责人、村民组长王国娟,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负责村民小组的抗疫宣传、值勤等工作,还要照顾组里5位高龄独居老人。


这些老人都有慢性病,身体较弱,不仅要给她们配药、买菜,还要照顾关心她们的日常生活。做抗原检测时,王国娟一个一个帮他们完成检测;做核酸检测的时候,王国娟又推着轮椅车一个一个送她们去做核酸,每天一家一家跑,累得手酸脚软,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王国娟说,确保每位老人做好疫情防护安全,确保每位老人能吃好睡好,这是她的责职。


疫情期间,像王美丽、王国娟这样的“银发”志愿者们不在少数,他们起早摸黑,每天工作任务都安排得满满的。


七十岁的志愿者陆兰芳背着八十一岁卧床的宣老太下楼,,送往核酸现场。志愿者庄丽华,把孙女交给婆婆带,主动请战当志愿者。小老人关爱老老人,91岁的独居老人周彩红,体弱烧不动饭,志愿者沈银兰变着花样给老人送上三餐,还给老人买酸奶,水果。


也许有人会疑惑,老港镇志愿者缺人缺到需要让老人去照顾老人了吗?其实不然,记者与王国娟的部分对话解释了这一点——


问:您这个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去做志愿者?


答:我们全镇一共有80多个睦邻点,作为负责人和指导员,我们对本村本组的老人情况都非常的熟悉,包括老人的家庭情况、子女情况、身体情况、活动轨迹等都比较了解,要真让个小年轻过来,情况都搞不清。


比如我有个熟悉的老人,八十多岁了,以前和老伴每周要来我们睦邻点两次,几乎雷打不动,哪次不来还会提前电话告诉我。


这次疫情前不久,老人生病不能自理了,医生说可能就是最后几个月的样子,老伴虽然能自理但没办法一个人照顾他。3月底,浦东一封闭,我就马上联系了他们住在滨海的女儿,属地两边一起帮忙给她办通行证,过来照顾老人。

像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平时熟悉的话,很难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帮忙解决的。


问:家里人会不会担心你做这个工作?


答:一开始肯定会有担心,我有糖尿病,儿子女儿都不在身边,自己过去还开过五次刀。我9岁的小孙女那时候还打电话跟我说:“奶奶不要出去,外面很危险的。”


不过慢慢他们也都理解了,最开心的是我老公非常支持我,还跟我一起干活。


前天(18日)晚上八点半超市打电话跟我说菜到了,但是因为有肉,放一晚上可能会坏,我老公拿着手电筒一家家跟我一起去送菜,送到十点多才回来。


问:这段时间志愿服务后有什么感受?


答:我嗓门大,有些人老以为我在骂人。之前有一次工作中还碰到举着手机拍视频说要打12345投诉我的。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挺累的,特别是碰到不理解的人,但是工作中更多的还是包容和善意。


我常说做志愿者其实主要是因为“闲”,工作的时候是小干部爱管人,现在退休了还爱管人,哈哈。


在照顾这些老人的过程中我也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父母已经都不在,他们在世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享上福,我是真的希望更多的老人能安享晚年,生活无忧。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一敬老院近300名老人急缺药...

截至4月12日,全市向社区报到党...

@社区防疫工作者,规范穿脱防护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