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租房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多,是疫情防控不可忽视的“战场”。为进一步助力“复工复产”,加强疫情溯源,近日,枫泾镇辖区内出租房屋陆续申领并启用“场所码”,通过探索“房长制”加强最小单元格管控,实现辖区租户流动的精准防控和动态管理。
“这个是新生成的‘场所码’,进出的话用手机扫一下就能获取自己的健康信息……”5月10下午,村干部汤乙梅和小组长谢海强两人来到新黎村1组,上门为这里的出租户张贴“场所码”。期间,他们还不忘与房东、租客交流,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宣传,引导他们进出自觉扫码。
看着门前的“场所码”,房东张先生不由感叹,“现在进入超市,商铺和公共场都需要扫描这个码,进门前先掏出手机扫一下都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想不到自己家的房子也有了‘场所码’。村里的防疫服务措施这么到位,让我们这些出租户也更加安心了。”
据悉,场所码是精准防控的“电子哨兵”,可在自动核验健康码信息的基础上,对进入场所人员信息进行自动登记,便于防疫人员快速追溯疫情源头,开展精准排查。
基于“场所码”简易、轻便、成本较低又精准的种种优势,在疫情防控期间,枫泾镇就在第一时间落实了农村地区“三室一点”申领并张贴“场所码”。其中,不少出租房集中的村更是主动跨前一步,同步申领了所在村组的“二维码”。
“我们村总共316户,其中189户存在出租的情况。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好地管理好这部分群体,早在3月下旬便想到了以小组为单位申请‘场所码’。”新黎村党总支部书记姚卫东介绍说,基于之前实施出租房“旅馆式”管理的良好基础,村里外来出租人员底数资料都很清楚,所以当时就申领张贴起来了。“这次的更新工作做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姚卫东所说的出租房“旅馆式”管理,其实是在去年5月份,枫泾镇在23个村探索推行的管理新模式。农村房屋出租参照旅馆式“租前审批、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管理模式,运用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对管理效能的一次尝试和提升。具体来说,就是在村委会设立“旅馆总台”,由村委会大网格长担任“总经理”,中网格长任“负责人”,专职民警担任旅馆“安全员”,外口协管员担任旅馆“信息员”,房东就是“服务员”。
镇平安办负责人朱风雷坦言,正是有这样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依托,才有了房东从“服务员”到“房长”的升级。“在‘房长制’推进中,我们还会‘回头看’,通过查看后台信息对扫码情况进行监督。各村也会进一步做好精细化防疫管控服务,与‘房长‘们一起扎紧、扎牢全镇2000多户出租房屋的防疫安全网。”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辖区内出租房房东以老年人居多,自行生成“场所码”有一定困难。枫泾镇还积极发动村干部、小队长、志愿者将塑封制作好的“场所码”分发张贴至出租房显著位置,确保一户不漏。对于不能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结合传统登记的模式,确保人员信息登记不遗漏,切实为辖区人民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