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了熟悉的校园和教室,每天和学生在“云端”见面,如何让屏幕那边居家的学生们积极主动、安心学习,沪上中小学教师们化身“千手观音”各展神通,用别出心裁的网课技能吸引孩子们高效学习,同时在课后通过各种渠道关心关爱,让孩子们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老师暖暖的爱。
给妹妹理发,修理自行车……职业初体验真有趣
松江区泗泾五小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课程资源,跨学科组团开发“云端”幸福微课程。其中,“线上”生涯教育微课——蒙涯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
为激发学生兴趣,学校设计了有趣的模仿游戏、动画故事、头脑风暴和跨学科的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启蒙生涯认知。整个课程分为“职业万花筒”“生涯初规划”“自我再认识”三个板块。每节课后,都会发起形式多样的“蒙涯大挑战”,让学生足不出户来一场“职业初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对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
除了“模仿秀”,还有如“搜集小达人”挑战,让学生了解家人或亲戚朋友是否有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他们获取的方式、经历。
考虑到学生年龄不同、兴趣和能力有差异,学校将探究任务进行分层设计。低年级孩子可以选择比较有趣的游戏任务来完成,高年级孩子可以选择难度大点的自主探究活动单任务。
云踏青,跨区三校同上“魔力课堂”
疫情防控期间,家中的蔬菜倍显珍贵。宝山区实验小学的张伶俐老师灵机一动,决定联合其他几位老师,共同带着宝山和嘉定两区三校孩子们来一次“云踏青”,用手中的笔“写菜”。
在线上教学平台上,张伶俐带领宝山区实验小学、庙行实验学校、嘉定区南翔小学3个班级的学生开启了自编微型课程《笔尖上的美味之食在田野》的课堂实践。
老师们一方面通过如抢答器、计时器等小工具,营造有趣的在线课堂。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化学习“思想乒乓球”的游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有效互动中。这堂让学生们获益良多。嘉定区南翔小学的学生说:“好喜欢有自然气息的课堂。‘思想乒乓球’的讨论形式充分活跃我的思维,还能从别的同学的发言中学习到不同的思考角度,我在家里和弟弟也开始玩起‘思想乒乓球’的游戏。”
科技教学不受阻,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们忙不停
“我一会儿把办公室的实物教具搬回家,线上教学的时候,学生就能看得更清楚了。”“新买的高性能笔记本今天终于到货了,直播课再也不会卡顿了……”听说要开启网课模式,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的教师们在工作群里热烈交流着线上教学准备工作,为了有更多的“沉浸式”线上课程,大家使出十八般武艺。
为抗疫加油打气的创意课程,拓展AI新领域的P5教学,通过编程设计的趣味拼图、弹球,数码管设计,生物环保小课题,三维设计课程,无人机模拟器线上训练……截至5月18日,虹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已持续8周为孩子们奉上了每周3240分钟的科技教学活动。
Inventor三维设计课上,孩子们以“抗疫”为主题提出了许多想法。有同学提出:“张老师,能否教我们用Inventor画一个口罩防勒挂钩呢?因为我发现家人在当志愿者时佩戴的口罩非常勒耳朵,我想结合课堂所学改善一下。”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式各样的口罩防勒挂钩诞生了,更有小朋友将其打印出来让自己的爸爸应用在日常志愿者工作中,真是学以致用。
为给全区青少年提供更多优质线上课程,教师们还对“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上的2600节课程进行梳理,以“人工智能”“科普科创”“生化环境”三个系列为主线,每周推送有趣的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