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延迟一个月举行的上海高考在小暑日拉开序幕。今年全市约有5万名考生参加高考,共设19个考区,105个考点,2200多个考场。
“加油,要自信!”“检查好证件,认真答题!”伴随着送考老师、家长的声声叮咛,来自西南位育中学、南洋模范中学的考生们排队走进徐汇中学考点。
老师专门为学生定制“高考必胜”铅笔
“来,带上铅笔。加油,必胜!”来自西南位育中学的李老师早早地等在徐汇中学考点,天气闷热,她的脸上、脖子上都是汗水。李老师手里拿着名册,等待着她的每一位学生。在学生走进考场前,她和每个学生击掌,并送上一支自己精心准备的2B铅笔。
“这是我专门为我们班40个考生定制的,铅笔上面有‘高考必胜’四个字,算是作为老师给同学们的祝福。铅笔能带入考场,希望他们涂卡时不要慌,看到这四个字就充满信心。”李老师还非常细心地将每个铅笔都削好,递给同学们的同时,还不忘再嘱咐一遍“证件再检查一下,别着急,慢慢来。”
记者在徐汇中学考点看到,早上7:30左右,就有考生到达考点,到达后就可以排队、经过证件检查、测温等环节进入考场等待,避免因高温造成考生身体不适,家长送好考生后也随即离开,避免造成人员密集。
南洋模范中学高三七班的班主任姜老师笑眯眯地看着他的学生们。“这一届同学特别不容易,但经历疫情和考试延期,他们好像还长大了,心态都比较好,看起来也很自信,比较淡定。而且高中这几年经历了等级考、春考,锻炼过几次了,也有考试经验了。”戴着校庆红口罩,穿着红色短袖的姜老师和他的孩子们击掌,并送上祝福。
姜老师说,作为班主任,这三天他都会等在考点,让同学们心里更踏实。
同学和学长也来送考了,“小伙伴,加油!”
在考点现场,还有同班同学来送考。“加油啊,我们等你考完!”卢意和王依宁已经通过春考,分别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和华东政法大学的行政与社会管理专业录取。作为早早“上岸”的考生,她们特意相约今天来为同学们送考。王依宁说:“希望大家不要有压力,考完一门就放下一门,考取自己梦想中的高校。”
“等同学们考完,我们约着一起聚会,好好放松一下,如果可以,也想计划下毕业旅行。毕竟很快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还是很珍惜高中三年的情谊的。”卢意说,
除了同班同学,还有热情的学长来加油。“我今天大二,他大一,我们都是南模化学社团的,想给我们社团的学弟学妹们加加油,所以今天特意一早来到了考点,给他们个惊喜。”来自复旦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成玉伟和华东理工大学的健翔同学说。
“我当年考试,也正好赶上了延期。”成玉伟2020年参加高考,也是因为疫情延期了一个月举行。“其实最主要是的是调整好心态,延期了就当可以多复习一个月,好好发挥,积极面对,肯定能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穿旗袍,手捧向日葵,送考家长仪式感满满
今天早上,家长陆女士穿着旗袍到考场外送考。她坦言,能够顺利送孩子们走上高考考场,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不论结果如何,这些考生都是家长心中最棒的孩子。
陆女士说,居家学习期间,家长们做好孩子的“出气筒”和“保姆”,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照顾好他们一日三餐等生活起居。那段短暂的线下备考生活,对孩子们恢复信心十分重要。“每天放学回来都很开心,考前心理状态也调试到最佳。”
手里捧着向日葵的王女士穿了一身红裙子,格外漂亮,她手里的向日葵也吸引了不少送考家长的目光。“就图个开心,图个吉利嘛,一举夺魁!”王女士笑着说,穿旗袍、拿向日葵,这些仪式感也像是给自己的一种信心和鼓励。“说实话,我们家长比孩子紧张。我儿子很平静,也很自信。看着孩子长大了,高考了,作为父母,很欣慰。”
“来来来,我们一起合个影。”穿着旗袍、红裙的妈妈们在考点门口拍了张合照留念。所有的考生家长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