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构建上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生态?知名企业又是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探索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日前举行“瞰见”对话科创人物系列论坛,以“科创生态视野下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主题,邀请多位科创人物共同探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机制建设与企业实践。
据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负责人黄丽宏介绍,在创新实践方面,科创中心形成了从需求沟通、项目征集、筛选、对接到加速孵化、路演的一整套成熟的大企业创新实践范式,大企业全面参与,中小企业获得感增强。他指出,大企业开放式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当前依然面临很多挑战。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将始终致力于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推动、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生态。
亚马逊云科技大企业融合创新负责人蔡爽分享了亚马逊云科技融合创新的探索。蔡爽提对初创企业也提出了四点建议:公司数据科学家必须业务化;利用平台资源,从应用层满足大企业需求;拥有足够耐心,首先进行创新业务的突破;注重数据和算法所有权的保护。
现代汽车集团创新中心(北京)总经理杨萍、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孙彬也先后介绍了他们所在企业对融通创新实践的探索。
“我们提到融通创新,是希望大中小型企业在创新方面融合、互通有无,以达到增强产业链协同性、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的目的。但是,实现难度通常会很大,融通创新的参与者毕竟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有着相对独立的利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王安宇副教授认为,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际上就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建设目标。理想的创新体系的重要特征,就是参与者之间密切合作、知识和其他创新要素流动“通畅”。实践表明,打造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各类角色相互协作的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