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河上,公安巡逻艇蓄势待发;趸船上,各种急救器械摆放有序;河面上空,警用无人机滞空悬停静静等待……7月27日,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在苏州河自然水域开展水中救援大练兵。记者了解到,随着申城亲水区域面积逐渐扩大,为了预防和处置可能出现的人员落水情况,上海警方启用了水上救生机器人协同作战,开启“水陆空”三维处置模式。
救生机器人一次可助力4位成年人
“各参训人员请注意,有人员在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水域落水,请立即前往救援!”随着指挥员在电台里下达指令,边防港航分局民警立即驾驶公安巡逻艇赶往事发水域。同时,民警操纵警用无人机协助快速寻找落水者,通过无人机侦察能大大缩短搜寻时间。
针对苏州河水域狭窄繁杂、蜿蜒曲折的特点,记者发现,此次练兵还出现了一个新面孔——水上救生机器人。其远看像是一个小小的“香蕉船”,其实是一个类似遥控智能救生圈的可操控漂浮物。
民警在精准操控这个救生机器人后,使其在暗流涌动的水中快速航行,抵近落水者后再将其平稳拖带至公安艇边。待落水者被带至趸船上,民警再对其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等相关急救措施和心理疏导工作。
“你可别小看这个机器人,它可以一次性承受4名成年人在水中的重量。”苏州河水上派出所副所长冯逸璇告诉记者,只要他们紧紧拉住机器人周边的救生绳索,就能漂浮在水上等待救援人员的抵达。
苏州河严禁游泳,最深处可达7米
近年来,随着上海亲水区域的面积逐渐扩大,不少市民都喜欢来这些地方散散步,放松一下心情,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少涉水警情。而苏州河属通航航道,是严禁游泳的,尽管警示牌随处可见,但却依然有人冒险涉水。
据悉,苏州河虽平均水深5米,但最深处可达7米,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水下暗流交错、淤泥堆积,人在入水时可能会陷入其中,十分危险。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2日晚上10点左右,民警就曾在苏州路455号附近水域救上来一名醉酒男子,该男子自认水性很好,酒后私自翻过围栏下水游泳,最终因遭遇暗流导致溺水。
“夏季溺水事件频发,这次的大练兵完全模拟了我们民警日常处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场景。”此次练兵负责人、边防港航政治处教育训练科民警徐凯俊告诉记者,“水中控制、水下搜寻、岸上急救等科目,在对民警救援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更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水深不明处救援多采取蛙式入水
记者发现,民警在入水救援时的姿势也很有讲究,采用的是蛙式入水。“这是进入水深不明区域时的一种保护措施,如果头部向下入水,很有可能对救援人员也造成危险。”徐凯俊仔细解释着。
记者了解到,此次水中救援练兵依托“水陆空”三维协同作战机制,创新“科技+人力”双管齐下的救援模式,提升民警处置涉水警情效能。
针对夏季投水轻生、人员落水警情高发情况,边防港航分局还对北外滩滨江及黄浦江、苏州河核心水域水上公共客运航线加强巡逻管控,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优化船艇勤务布局,实现快速处置,全面筑牢本市水域安全屏障。(实习生 杨雪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