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我来介绍下我们公司的产品吧——”在位于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2楼的会议室里,面对记者的采访,身为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的王燕显得有些拘束。
“我们的复方酮康唑软膏,诞生在四十多年前,曾缓解无数战士皮肤瘙痒的困扰;奋乃静片,是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片;用于伤风感冒、中暑目眩的万宝油,也在同类产品里杀出了一片天……”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位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毕业,基层实验员出身的掌舵人对公司产品如数家珍。
据介绍,自2003年加入朝晖药业以来,王燕坚守初心,与企业一同成长。她成为了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宝山区首席技能人才;如今,41岁的王燕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故事,更坚定自己坚守初心的执着。
近20年时间成为了药企掌门人
回想起自己的入行经历,王燕用“懵懵懂懂”这四个字来形容。因为父亲从事化工专业,在大学报考志愿时,她选择了化学;毕业后,家住宝山的她也顺水推舟进入了附近的企业——朝晖药业。可以说,还没想明白自己的职业发展时,王燕已穿上了大白褂,在质量检验部从事起了原辅料取样、检验工作。
“但是,入行没多久,我就遇到了改变我职业生涯的一件大事。”王燕告诉记者,那时,她们企业和丹麦一家公司合作,丹麦方老总来实验室考察。王燕恰巧就在实验室里,面对对方的提问,她落落大方地回答,赢得了时任总经理的赏识。后来,王燕就被调到了项目组,她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以前我只要面对原辅料,加入项目组后,我就要去承担很多具体工作,比如起草文件等。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份几千字的材料,我只写错了一个字,就被总经理骂得狗血淋头。”王燕说,从这些历练中,她领悟了:药企人的严谨是渗透在血液中的。再后来,她已经能确保:但凡自己经手的材料,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错。
从检验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质量部经理,到技术质量副总监、技术质量总监,再到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王燕用近20年的时间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领头燕”,一步步带领公司获得了上海新兴产业企业百强企业、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百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上海市医药行业名优产品等荣誉。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采访中,王燕很少谈自己,而总是自豪地介绍着朝晖的“骄傲”。据介绍,她亲自参与药品的研发及技术攻关工作,由她主持并参与的多个新产品已成功上市,并有多项成果应用于药品质量管理和生产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王燕也心系天下,始终冲在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企业从3月中旬就开始停产了,眼见着库存越来越少,我非常担心没有药物可以提供给患者。所以,我一直在和地方政府沟通,希望能够尽快地把流水线再开起来。”为此,她亲自担任公司抗疫应急管理工作组组长,全面指挥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她快速制定闭环管理方案,从物资采购、餐饮配送、场地消毒、交通运输、卫生防疫、生产管理等各方面落实保障。
“我们药品生产的每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有的生产物料进不来,我们只能临时寻找合格的供应商;有的物流方面出现了问题,我们也会十万火急进行沟通。”正是她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韧劲和拼劲,使得全厂185名驻厂员工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克服了各种困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的需求。
与高校携手培养专业人才
近年来,借助宝山区打造上海市科创中心主阵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王燕也充分把握机遇、深入调研,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丰富产品管线。
2021年,在王燕的主导下,朝晖药业与上海大学医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王燕亲自为上海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定制了《药品质量管理》专题课程,并作为课程主要的授课教师,为学生们传授了关于药品质量、法规、研发、生产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我希望通过与高校之间的深入合作,不断培养出更多匹配企业战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国际化人才、数字化人才、以及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和企业一起共创价值,并助力行业的发展。”她说。
不仅如此,王燕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发展。为此,她亲自参与设计和规划,为公司员工搭建了工程技术、工匠、职能和管理4个不同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近五年以来,共计100余位员工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晋升和发展。
此外,公司每年招聘20至30名应届大学生,为了加速新员工的文化融入和技能提升,王燕带头开展中高层人员的带教,并在公司内选拔和认证了60多名带教导师,开展师徒结对等活动。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在经营业绩、人才发展、绿色发展、研发、智能制造等方面取得了稳步的发展。
(头图左一为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