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普陀区通过实施“蓝网绿脉橙圈宜居美路”为抓手,推动城市更新,促进百姓宜居宜业。这里面,融合了助餐、养老、就医等多重共能,并以数字之力打造“15分钟分钟生活圈”回应了市民的期待。
记者了解到,如今,普陀区10个街镇近30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中心)”已全部投入运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近在家门口,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在15分钟内得到满足。
社区食堂又好吃又“智慧”
“民以食为天”。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中,“吃”绝对是一件大事,而在普陀,步行几分钟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早已不是一件难事,“15分钟生活圈”内就诞生了不少别有特色的社区食堂。
如,武宁片区中心一楼食堂辐射逾4万居民,日均接待量达800人次,月营业额达40至50万,在上海各社区食堂名列前茅。食堂里,每天提供大荤、小荤及素菜约15种,还推出特色瓦罐汤、全时段供应的包子等,饱受欢迎。
为了让老年人的就餐变得更便捷、更智慧,社区食堂还引进了“智能餐盘”设备,在原本人工计价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了餐盘感应计价系统,提高了人工结算速度和准确度。
又如,另一家十五分钟生活圈内的社区食堂——“幸福饭堂·桐柏院”不仅为居民解决了一日三餐的烦恼,还成为了大家宴请亲友的新选择。据悉,这里的室内区域摆放了多张圆桌,可同时容纳100人用餐;室外区域则设有营养欢乐屋、滑梯、秋千、休闲椅、蔬菜种植区等功能,是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遛娃聊天的好去处。
兼容医疗卫生、日间照料都多重功能
除了社区助餐,近年来,普陀街镇网格片区还兼容党群服务、医疗卫生、日间照料、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顾问咨询、共享空间等多重功能。
上个月刚刚启用的棠浦路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开在梅岭北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2022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该服务站的建成旨在打造申城“家门口中医绝活”品牌,满足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社区中医药服务需求。
站点拥有5大分区:中医诊疗区、中医康复区、中医情志疗法区、中医药互动区、中医体验区。其中,中医情志疗法区作为心理健康进社区和中医理念融合的特色诊室,每周都有心理医生坐诊,为有心理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数字化也慢慢渗透到服务的细枝末节。在位于真光路上的祥和党群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站,全科诊室、中医诊室、治疗室一应俱全,还为居民提供远程会诊。同时,卫生服务站通过健康云系统,可以实现居民手机屏和站内终端屏互联互通,就医患者的数据也能在后台进行沉淀并分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完善服务提供了参考,真正实现数字引领服务。
服务周边楼宇、企业,促进产业社区融合
记者了解到,一些片区中心在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同时,也在服务商圈企业,促进产业社区融合。其中,同心家园·祥和片区作为普陀首个坐落在商圈核心的片区中心,其将以“智慧应用场景”为特色,为长征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更多可能。
在设计之初,结合普陀区融入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要求和周边商家实际需要,祥和片区有意为多功能厅赋予更强服务能级。二楼的直播间通过“共享空间+直播”的模式,助力企业、品牌搭建“专属直播间”,而这一直播平台将免费为合作商家提供产品输出的渠道,鼓励商家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产品。
而位于中江路上的长征·怒江片区(中心)紧靠天地软件园、新曹杨园区、华大科技园,附近有众多年轻上班族。走进中心,入口处安置的普陀区人才服务工作站电子屏,能方便白领查询居住证积分,预约人才服务。二楼开放式的创客空间,可路演、可开公开课,阶梯座椅、抱枕设计彰显着青春气息,提升了园区白领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十四五期间,普陀将加密现有的网格化管理片区,提升能级,推动片区中心与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机构联动,打造家门口“一站式”服务综合体。不难发现,“未来式社区”描绘的美好生活正在普陀一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