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 永远做一名善良有责任感的医生!查琼芳:我想救死扶伤,尽力报答祖国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发布时间:2022-09-28 19:09

摘要: “我们从事的是一项无比崇高的工作,是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

“我愿意做一束微光,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


“我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


“我希望在大家看到医务人员逆行付出时,给予这个职业相应的尊重,因为生命至高无上,尊重才能互赢。”


党的二十大代表查琼芳在将要赴京参会前,为记者写下了她的心声。


查琼芳,上海市出席党的二十大的基层代表,几度出征抗疫第一线,因为撰写《查医生援鄂日记》而广为人知。她说,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她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改变,都要感谢“北京”。


两度上“战场”,她在奋战也在记录


查琼芳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她告诉记者,当了20多年医生,几乎经历过SARS、H7N9禽流感、甲流、新冠肺炎等各种呼吸道传染病救治。


每一次参加抗疫,在查琼芳看来都是一次成长。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除夕夜上海组建第一批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接到电话,查琼芳没有半点犹豫,挺身而出,奔赴前线战场。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也是当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风眼。援鄂医疗队面临物资缺乏、工作环境简陋、防护经验不足等各种困难,而上海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病房里,患者病情尤其严重。面对一个个重症患者,直面被传染的风险,她毫不退缩,因为她知道,自己就是病人的希望。在防护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她凭着顽强的毅力,执着坚守,最长一个夜班15小时。


在繁重的救治工作之余,她坚持以每天写工作日记的方式,记录前方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经历。她的笔下除了有共同抗疫的战友、后勤保障的队员,更有参与这场特殊战役的普通人、平凡事,有为她们提供免费接送的专车司机、夜归时给她们送上热腾腾餐点的酒店服务人员、站岗执勤的公安干警和消防队员、向武汉捐钱捐物的各界善心人士、还有在患者不幸去世后主动捐献遗体的家属……她希望自己像萤火虫一样尽己所能地发出微光,让更多人看到人世间最可贵的礼物:爱和希望。


2020年4月,查琼芳的日记被整理成《查医生援鄂日记》一书出版发行,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这是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医生亲历的抗疫日记,书中收录了她从1月25日至3月31日撰写的67篇日记,以抗疫一线医生的视角,记录疫情之下中国的举国之战。


“医者之一生,乃为他人非为自己,不思安逸,不顾名利,唯舍己救人而已。除保全人之生命,治愈人之疾病,宽解人之痛苦外无他。”查琼芳能流利地背诵“仁济医德十二条”,在她看来,参加抗疫就是践行医德的一种方式。


2022年3月,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查琼芳响应号召,再次出征。这一次她不仅是医者,还是仁济医院隔离救治点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她和医疗队先后转战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静安公惠定点医院、嘉定F1赛车场方舱医院、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



“3月26日早上7点出发到达方舱,中午10点开始收病人,在这之后的一天一夜时间里,我们做的就是一件事,收病人!全体医生一轮进舱不够,就两轮,一组进舱收治速度不够,就两组同时进舱。因此,所有人只能放弃休息时间、一刻不停,直至凌晨4点,我实在困得不行,在第二轮出舱时就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再继续进舱。终于在第二天中午收治了近2600名患者。”这是上海3月抗疫中让查琼芳无法忘却的一段记忆。


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在这段经历中,更让查琼芳被深深震撼的,是战疫堡垒中高高飘扬的党旗。


如何让党员在“疫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让党徽的光芒闪耀到堡垒的每个角落?


“我先上。”


作为仁济医院隔离救治点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查琼芳说,只有不怕苦不怕累地冲在前面,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我们组长副组长在一开始的收病人过程中,都始终坚守在一线,4个小时舱内收病人,4个小时舱外协调工作,两两对翻,所以才会有我的持续工作33小时。”


“我们这支方舱医生队伍,75%是共产党员,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的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我们的这支队伍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我们有经验的队员,带着没有经验的队员进舱,老带新,既可以从行动上影响他们,也可以在院感这一块监督他们,我们要保护好我们每一个队员。”


临时党总支向全体党员发出了“党旗飘扬、党徽闪耀、战疫先行、共克时艰”的倡议书,号召所有党员在抗疫一线发挥旗帜作用。在抗疫工作十分繁忙的方舱,他们坚持开展党课学习,学习防疫政策和抗疫精神,也进行了党团共建,吸引优秀的队员加入党组织。


查琼芳说,在今年大上海保卫战中,临时党总支收到了护士84份、医生4份入党申请书。“医师组这个数字看起来好像不多,其实是因为本身党员就占多数。”查琼芳笑着告诉记者。


思想上的成长,需要行动上的历练。“在武汉的时候,我就看到无数同行逆行而上,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她说,“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也是责任与担当。


小时候感恩“北京”,如今报答祖国


在查琼芳成长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因此她从小就对共产党无比憧憬,希望长大后能够帮助别人。


“从小到大的记忆中,我们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由母亲一个人挑起的,她总是早出晚归地劳作。那时候,我们家每个月都能收到一张来自北京的汇票,一共45元,后来又变成了75元。母亲告诉我们,没有这笔钱,就凭我一个人是根本不够供你们读书的。”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和哥哥能读上书,都要感谢‘北京’。‘北京’是什么样的?应该像那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唱的那样吧。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一笔笔汇款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是我父亲原来的工作单位,我出生仅6个月时,他就因公去世了。”


“回想起母亲十几年来的艰辛,想起我和哥哥接过汇票时的喜悦,我心里就是想入党。我不仅想救死扶伤,我还想尽力来报答祖国。”1993年,查琼芳考上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二年级她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往后的日子里,她饱尝学医的艰辛,但直至今天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开学第一课,王一飞校长为我们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演讲,即使时光荏苒几十年,我依旧记忆犹新。”王校长说:“医学,是人的医学,必须以人为本。”也许那时的查琼芳并不确定医学是否真的能成为她终身的“白月光”,但她相信并且愿意,在那以后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最大程度减少病痛带来的折磨。


近1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科研创新临床转化硕果累累,高精尖医学技术攻关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上海声音”,医疗服务越来越人性化,老百姓就医感受有了明显提升。作为这一变化的亲历者,查琼芳在2018年带队第五批仁济医院对口帮扶云南省牟定县人民医院医疗队,开展医疗援滇工作整整半年。她把为当地培养高水平医生作为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为牟定县人民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查琼芳一直以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而自豪,因为她觉得,努力奉献的同时也会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这份职业与千万家庭的幸福梦想紧紧相依,需要以良心和智慧去塑造,需要用坚守和奉献去成就。


“我希望在大家看到医务人员逆行付出时,给予这个职业相应的尊重,因为生命至高无上,尊重才能互赢。”能够有机会以一名基层党员的身份出席党的二十大,见证新中国第二个百年开局之际最重要的会议,查医生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我们从事的是一项无比崇高的工作,是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


查琼芳说,无论个人角色怎么变,她的初心永远不会变:做一个善良并有责任的医生。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