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对外发布,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赋能等十方面内容,将进一步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作为中国创新能力最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以百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18年11月,国家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1月,包含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在内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施工期”。
近年来,从合作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到共建长三角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长三角地区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跨区域联合打造科创高地
科技创新层面,长三角近年来成绩斐然:在202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的评选中,长三角地区共获奖137项,在全国占比超50%,其中一等奖获奖6项,在全国占比超4成;2021年长三角获得的发明专利数为18.2万件,较2018年增长了63%,在全国占比达到26%……
为了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去年6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启运,目前已与海内外136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累计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24家;集聚重大科学装置23个,大型科学仪器超4万台/套。中心旨在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和转化服务,助力科技企业的孵化和成长。
除了技术支撑,长三角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华源表示,为支持企业创新,青吴嘉三地已发放长三角科技创新券3820万元,并实现通用通兑。
两省一市对示范区第二批支持政策提出,未来将支持青浦、吴江、嘉善以“一区多园”模式建设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将联合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根据《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创新策源能力将全面提升,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将基本形成,长三角将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数字创新发展带呼之欲出
随着数字科技的广泛深入应用,数字化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点。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上海青浦积极推动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制定发布了《长三角数字干线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2022年-2023年)》,与长三角沿线城市协同打造数字创新发展带。
近日,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并落户青浦,将加快推动长三角地理中心与长三角数字干线枢纽中心的叠加,以数字化助推跨区域协同发展。
青浦西岑科创中心是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关键节点。今年9月,西岑科创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获批,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西岑科创中心将着力构建芯片设计、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产业体系,在科创产业集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西岑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也正在建设中,近日已有组团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重要生产力。今年7月,长三角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项目进行集体签约,总投资超230亿元,为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签约项目包括中国电信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调度平台和直连网络建设项目、中国移动长三角(上海)5G生态谷数据中心、优刻得青浦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云计算中心、中国电信长三角一体化算力枢纽(吴江节点)工程、阿里巴巴长三角智能计算基地等6大重点项目,建成后数据中心总机架规模预计将达10万架。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凌鸣表示,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已初步落地6大重点示范项目。